English


“农疗”促进精神病人康复效果良好

2017-01-05 18:25 来源:南方日报  我有话说
2017-01-05 18:25:38来源:南方日报作者:责任编辑:金赫

  原标题:“开心农场”助患者康复

  “开心农场”受到病人的欢迎。(孙俊杰/南方日报)

  1月4日一大早,44岁的陈建(化名)就来到医院后面的菜地,为亲手种下的油麦菜、菜心浇水施肥。与他一起的,还有十余名病友,在清晨的阳光下劳作让他们分外开心。此前,他们因为精神疾病在位于中堂麦洲岛上的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现已处于康复期。

  “其实,我们这里的病人80%都可以出院,不能让他们的社会功能衰退,‘困’在岛上。”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病区护师曾超超告诉记者,从2016年11月开始,中心开始探索以农业性综合治疗为手段,促进精神病人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起,中心还将组织病人学习烘焙、开小卖部,通过开放式管理扩大病人生活空间,帮助病人进行系统社会功能康复。

  “农疗”促进精神病人康复

  陈建长相憨厚,很难想象他曾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病区护士长袁智云说,陈建2010年来医院治疗,至今已经有6年了,病情控制得不错。

  在来医院之前,陈建总觉得有人要害他,所以跟邻居纠纷不断。刚入院时,陈建待人态度非常恶劣,并且常常情绪不稳定。住院一段时间后,陈建的病情逐渐康复。

  与陈建一样,在靠近江南村一侧的菜地里,还有多名精神病人在从事各种劳动。袁智云介绍,目前,该院有十多名病人每天积极参与农疗训练。参与的人多了,菜地大丰收,出产的菜吃不完还能卖给食堂、职工。

  记者了解到,这块“农疗”场地长52米、宽28米,原来只是供部分病患活动的荒草地。经过近3个月的开垦,菜地一片欣欣向荣,已经种植了十多种蔬菜。在“农疗训练”中,医院筛选出一批病情稳定的患者,由康复训练师带领种植。这让处于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减缓精神衰退,促进康复。从事劳动的病人通过劳作还可以获得一些收入,这也可以使患者重树信心,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病人将在“开放病房”自由活动

  作为东莞首推的精神病人康复模式,中心新建起的这个“开心农场”受到很多病人的欢迎,曾超超说,现在每天8:30上班后,都有不少病人催着说“走,农疗去”。

  为了对病人充分负责,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刘明说,在康复期接受农疗得经过好几个程序,首先是征得家属的同意,其次是医疗人员经过专业判断和评估。一旦在训练中病情有所波动,医疗人员会及时进行行为调整。

  “我们今后的目标是‘开放病房’。”刘明介绍说,目前的农疗属于“日间病房”的形式,即白天让病人劳动、交往,在康复期逐渐恢复其社会功能,晚上还是回到病区休息。但目前正在改建新的病房,今后病人可望在该区域内自由活动,甚或是走出医院,自己买菜做饭。

  为了更新院内医护人员的康复理念,中心去年请来台湾专家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每个月进行指导,制定具体的康复体系。在去年9月份,6名康复病区工作人员到北京市海淀区精神防治院进行学习,引入先进的康复模式。“他们在社区里租房,组建‘虚拟家庭’,这让病人回归社会更近了一步。”刘明希望,今后东莞也能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今年起,由精神病人担任销售员的小卖部也将开业。袁智云介绍说,小卖部主要针对院内职工、病人销售商品,让有能力的病人学习如何打理。(记者欧雅琴)

[责任编辑:金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