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昌
1月9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共同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两位获奖者都“大有来头”。75岁的赵忠贤,带领中国的超导研究从起步跃升至国际前沿。其在2015年6月,荣获2015年马蒂亚斯奖,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而86岁的屠呦呦,发现、提取抗疟药物青蒿素,40年来挽救数百万人生命,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众望所归。
屠呦呦这次的获奖受到了更多关注。一方面,她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的女性科学家。另一方面,去年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却未获奖,更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对此,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曾回应称,“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就此而言,屠呦呦于两年后成功获得最高科技奖,算是迟到的殊荣。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每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评选,可视为是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最高鼓励”,是国家对于所有科技工作者的致敬。评奖的最大意义并不只体现于对个人的奖励,更是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的态度展示。可以预见,获奖的科学家们,将以更大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工作中去,同时也将继续促进所在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正如屠呦呦团队所表示的,“诺贝尔奖让中国中医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科技奖对于科技领域的推动与鼓励作用,同样不可替代。
作为国家最高奖项,国家科技奖的评选本身,也展示了我国科技评选体系和能力的优化与提升。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相比,本次评奖的公示力度进一步加强。最高科技奖候选人首次纳入公示范围,由推荐单位进行推荐前公示。同时,对阶段性评审结果加快了公布节奏。在公众参与方面,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今年是奖励办连续第三年举办评审旁听活动,与过去邀请制不同,今年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旁听申请,拉近了国家科技奖励与公众的距离,评审更加透明、开放。这也是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的具体回应。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制度,正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性保障,国家科技奖评选的公开、透明,也将为地方科技奖评选机制的优化与完善树立榜样。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也自然承载了更多的期待。这次国家最高科技奖,出现了首位女性获奖者与首位“40”后得主,无疑展现了新面貌,但人们更期待,以此为契机,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也能够出现更多的新气象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