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频道> 正文

你具备创新研究素质吗

2017-01-13 09:4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
2017-01-13 09:44:22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王善勇

  目前,国内快寒假了,澳洲这边暑假刚刚结束。随后的两三个月都是申请基金的日子。而写基金标书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被要求写出你的申请有多少是原创的或创新的东西,这其实也是基金本子最重要的一个审核标准。于是,无数人绞尽脑汁开始提炼自己要做的研究有多少创新点,如何实现?研究会为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多少贡献,以凸显其重要性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按基金指南要求不得不写的。可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创新或原创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就会发现自己现在做的不少事情其实很荒唐。

  我们一直鼓励创新,但是“新”和“旧”到底是什么关系?当我们写标书的时候,当我们信誓旦旦地写到“首次提出什么理论”“首次发现什么规律”“首次证明什么”,有没有想过提到的所谓原创的“新”与之前的“旧”到底是什么关系?无论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不少申请人在对“旧”的理论、方法、技术都不是很清楚了解的情况下就说要如何创新。有时候我想,做点“旧”的东西能如何?基金支持一下“旧”的东西,天会塌下来吗?事实上,我们做的绝大多数都是“旧”的。

  任何创新都是具体的。这应该如何理解呢?当我们看基金申请书,或审别人的标书时,经常会见到很多看不太懂的、似是而非的、高大上的概念及体系。给人的感觉乍一看水平真高、真厉害,是大大的创新。但仔细一想,又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创新并不是玩什么高深莫测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非常接地气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因为基金支持具体的研究可能产出更实在。

  其实,很小的一点创新都非常难。现在早不是牛顿、爱因斯坦那个时代,而是一个学科分得越来越细,研究做得越来越窄的时代。想有那种划时代的创新成果,概率非常低。既然如此,基金多支持小的课题其实更明智。

  什么样的人有可能做出创新的研究?第一,一个人要有性格。什么是性格?就是做事的风格、原则,甚至有些是说不清楚的直觉和偏执,都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元素。第二,一个人要掌握工具。很多创新其实是因为有了新的工具,新的工具应用在新的领域,自然会有新的发现。第三,一个人要有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就是眼界的重要性。我们很难想象如此开放的一个世界,闭门造车能搞出真正创新的东西。第四,内心自由。就是研究者既要异想天开,又要脚踏实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如此看来,其实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基金评分时,申请人的能力、积累,多给一些分数其实是有道理的。

  没有科学,只有科学家。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创新都是由少数杰出的科学家完成的。玩科学,不能靠人海战术,靠的是天才。天才,可遇不可求。基金能不能支持天才的工作完全是撞大运,或许更是双方都在撞大运。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