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诊了一位因感冒不敢用药,结果反复发烧一个多月,诱发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孕妇。“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非常棘手的心脏疾病,就算是普通人患病后,若不及时治疗,也有致命危险。”浙大一院心胸外科主任马量同时提醒,孕期患病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硬扛,用药也不是绝对禁忌,不要“谈药色变”。
患者姓李,25岁,入院时怀孕28周。“患者来的时候情况不太好,面容憔悴,有气无力,体温三十八九摄氏度,一躺下去就觉得喘不过气来。”马量说,检查发现,李女士的白细胞超出正常值范围好几倍,心功能很差。
人体的心脏上有一扇很重要的“门”,临床称为“二尖瓣”,正常情况,它是可以关闭的,但李女士的那扇“门”已完全关不牢了,瓣膜上有些地方还有感染、流着脓。
一个月前,李女突发感冒,和大多数孕妇一样,她没立即去医院,也没吃药,光是不停地喝水。三四天后,李女士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不但没缓解,还出现低烧、咳嗽等症状,但她还是没去医院。10多天后,李女士实在扛不住了,在家人陪同下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她的二尖瓣严重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有致命风险,而治疗的前提是剖宫产。
“当时,胎儿才6个多月,主要的脏器都还没发育完全,剖出来存活的几率很低。”马量说,出于对胎儿的考虑,李女士一家人决定先用药物治疗。但事情并没想象中顺利。随后10多天里,李女士仍反复发烧,体温一度高达40摄氏度。就这样,她被急诊转到浙大一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马量说,孕妇抵抗力较弱,感冒后细菌乘虚而入,通过血液进入心脏。此时,由于身体负担重,孕妇的病情往往会比普通人重得多。
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心脏瓣膜上长出了很多“烂肉”(临床叫“赘生物”)。“赘生物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脱落,且会随着血流游走到身体各个器官,堵塞血管,继而诱发中风等疾病。”马量说,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方法,但李女士正处孕期,能使用的抗生素很有限。
经心胸外科、产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超声中心、儿科、麻醉科、感染科等多学科协同会诊,最后,制订了“同时手术,争取保母子平安”的治疗方案,先由产科李央主任做剖宫产手术,再由心胸外科做心脏手术。前不久,李女士和婴儿都已顺利出院。(特约记者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