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频道> 正文

环保部门理应成“谔谔之士”

2017-06-02 09:24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6-02 09:24:46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从天空到海洋、从陆地到河流、从地表到地下、从森林到沙漠,环境污染现状触目惊心,有什么是值得庆祝的?别忘了,环境日并不是节日,它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让世人警醒。

  ■茆京来

  告别温柔的春风,迎接热烈的初夏,6月正轻轻拉开世界环境日的帘幕——自从1972年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后,每年的6月5日就成了世界环境日。2015年我国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都在迎接着环境日的到来,各级政府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见缝插针般宣传各自在环保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环境日的宣传可谓越来越精彩,可总觉得乐章中奏着歌功颂德的凯歌,历史的教训、现今的努力和未来的美好成为乐章的三部曲,让人感觉环境危机似乎已成明日黄花。

  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84个,仅占24.9%,超标城市254个,占比达75.1%;PM2.5年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超标34.3%,PM10年均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超标17.1%;2016年9月、11月、12月,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下降5.1、7.5、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分别上升2.9%、7.4%、5.4%;2016年11月,京津冀区域PM10浓度上升8.5%,共发生5次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的重污染过程;2016年12月,全国更是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雾霾天气……

  污染严重的又岂止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污染现状更是形势严峻,治理更为复杂。

  从天空到海洋、从陆地到河流、从地表到地下、从森林到沙漠,环境污染现状触目惊心,有什么是值得庆祝的?别忘了,环境日并不是节日,它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让世人警醒。

  有人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环境日是全体民众聚焦环保的日子,环境管理部门作为组织方,自然要多讲成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并非环保部门,是追求经济利益的违法企业,是纵容包庇的政府官员,甚至是缺乏环境意识的社会大众,环境污染严重与环保成绩突出并不矛盾。《史记·商君列传》中有句名言警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直面问题,不能文过饰非、遮掩问题,环保部门理应成为人民的“谔谔之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今年环境日主题,更是国之重策,需要我们解决环境治理难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理顺环境管理体系,化解环保部门的“尴尬”。

  环保部前任部长周生贤曾无奈笑谈:“世界有几个尴尬部门,其中有美国国土安全部、俄罗斯民族宗教部和中国环保部”,这句玩笑也显露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尴尬处境。国务院组成部门除环保部外还有24个部委,其中近半部委工作职责或多或少地与环保部工作职责发生交叉。国家层面53项主要生态环保职能,仅有21项属环保部门,其余32项分散在其他9个部门,而在环保部门承担的21项主要职责中,有10项与其他部门交叉,也就是说国家层面的53项主要生态环保职能,仅有11项由环保部门清晰、独立承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曾让宣传组织牵头单位环保部十分尴尬,最终只能靠发布“中国主题”来解决问题。1988年7月环保部门从城建部门独立出来后,世界环境日主题共有29个,其中10个主题为宽泛口号、无具体指向领域内容,19个主题有具体指向领域内容。在这19个有具体指向领域内容的主题中,仅2010年主题生物多样性领域是由环保部负责,其余18个主题内容均为其他部委工作,其中8个指向气候变化、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内容是发改委的工作,5个指向荒漠化、森林保护、动植物保护的主题内容是林业局的工作,两个指向海洋环境保护的主题内容是国土资源部管理的国家海洋局的工作。

  很多群众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都不在环保部门管辖范围内。比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施工扬尘、市容卫生等是住建部门的工作;自然资源保护、耕地保护、地质保护等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节能减排、能源资源节约、气候变化等是发改部门的工作;机动车、船舶污染等是交通部门的工作;农业资源保护、农村农业污染防治、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是农业部门的工作……

  环境管理职责过于分散,相关部门在业务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协调问题。比如地下水管理的职责分别由环保部、水利部以及国土资源部承担,国土资源部负责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水利部负责管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环保部负责组织拟定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由于这些职能分工不清且信息交流不畅,给实际操作过程造成了很多问题,甚至有些地区环保部门在地下水污染监督及治理上,根本拿不到详细监测数据。

  国际上也有使用多头管理治理体系结构的国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没有中国这么复杂,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也比中国政府体系结构更为简易。因此,多头管理并非是环境治理的核心症结,但完善多头管理协调机制却是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前提,环保部门需要务实创新,理顺关系,少一些“形而上”,多一些“谔谔之士”。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