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科普直播】①
作者:光明网记者 白璐
他们是中国石油管道应急抢险中心团队,被誉为“石油管道方面的维和部队、平安部队、消防部队。”近日,光明网“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科普直播”来到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华北(廊坊)基地,抢险中心总经理李德宝与光明网科普主播白璐展开了一场“管道应急”的科普对话。
近两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3.8万网友的观看和讨论,这其中有哪些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油气管道的应急抢险和救援响应具体包括哪些内容,都有哪些技术手段?
李德宝:油气管道的应急抢险和救援响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道的“应急处置”,二是管道的“带压维修”。这两方面对于保障管线的正常运行缺一不可。
管道维抢修的理念是“先抢后修”,“抢”是为了控制险情、降低风险;“修”是为了消除隐患、保证安全。首先,应急处置方面,抢险中心结合25年的施工经验,针对不同的管道破坏形式,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一系列的抢险材料、各种类型的抢险卡具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运行管线的意外情况和破坏控制住,并且尽快恢复输油气生产,把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次,“带压维修”则是利用“带压开孔封堵技术”,在不影响管道正常输送的情况下,安全、高效、环保的完成维护、修理、更换管线等目的。这种不停输的施工方法既不会造成停产损失,也不需要将待维修管段内的油气等介质排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一点尤为可贵。这种方法类似于我们要对公路的一部分进行维修,先在待修理部分旁边建设一条临时通道,以避免拥堵、保证车流通畅,修理完成后,关闭临时通道,恢复原公路通车。
2.当油气管道或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我们的抢险维修都可能会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德宝:大多数的抢险维修,都是在带有压力的管道输送环境下进行的,而在这些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条件和难点有很多,且各种类型的都有,比如高压力、大口径、高钢级、高温、严寒、有毒气体、危险化学品等等,均有可能。
拿高压力和大口径来说,根据一些特殊的管道运行要求,我们曾处理过设计压力15MPa和56英寸口径的管道作业。15MPa和56英寸是什么概念?如果把兆帕换算成尺寸数据,可能更为直观,15MPa的压力可以把水柱打到1500米也就是1.5公里的高度,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而56英寸的管道直径就是1.4米,一个小学生可以在管道里行走。
3.抢险工作面临的危险是巨大的,有具体的事例吗?
李德宝:近几年,团队完成的抢险任务达到了数百次,既有国内抢险,也有国外抢险。我先举一个国内抢险的例子吧。在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港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震惊全国。接到抢险指令后,我们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抢险期间,我们多次深入爆炸核心区域,进行爆炸物和危险品排查,参战队员舍生忘死,承受了空前的心理压力,经历了巨大困难。当时我们运用密闭开孔、注氮封存等技术手段,科学高效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国务院、天津市政府的赞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再来说说国外抢险的案例。在2012年3月底,苏丹南北双方在石油资源丰富的黑格里爆发了激烈冲突,大量石油管道受损。为了保障中石油在苏丹的利益,也应苏丹政府的强烈要求,团队派遣7名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并在5天4夜的时间里“抢”出了平时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恶劣的环境中顺利完成管道维抢修任务。
4. 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了哪些工作任务?
李德宝:2008年,国家发改委投资的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我中心落成。这个实验室担负的工作任务有两项:一是利用带有动态循环管路系统的维抢修试验环道,模拟陆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管道维修试验,以保证现场施工一次成功。我们创造的一系列大口径、高钢级、高压力施工纪录都是基于前期反复试验才得以实现的。二是利用海洋管道试验釜,模拟0—120米水深下的压力环境,进行海洋管道维修试验。2016年4月底完工的中海油崖城13-1海管修复项目是我们基于海洋管道试验釜内多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开展的。这项工程的顺利完工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海洋管道维抢修领域的垄断,是国内油气管道维抢修行业将业务领域由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里程碑。
更多内容请访问直播地址,或直接扫描二维码观看回放:http://www.yizhibo.com/l/xNFpY8clb-nYTU3-.html?referrer=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