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冰面为什么滑?这个问题不简单
首页> 科普频道> 知识分子 > 正文

冰面为什么滑?这个问题不简单

来源:光明网2017-06-20 09: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知识分子》6月9日推送的一篇文章谈论了“凸凹不平的冰面为什么比平整的冰面滑”,其中写道:“在压强增大的时候,冰的熔点会降低”,滑冰鞋产生的压强使得冰面融化,产生了少量水,从而减少摩擦。另外,文章认为,雪块可以挤压成团,也是利用的压强使得熔点降低的特性。多位读者留言,认为这一说法有待商榷。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吴进远指出,关于冰为什么滑,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下面,让我们看看吴进远博士的解释。

  撰文 | 吴进远(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水会在0摄氏度结冰,这是大家都有的一个常识。不过,很多读者马上会指出,不一定。纯净的水,在一个大气压下,其凝固点是0摄氏度。而如果水不纯,溶解了其它物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比如冬天下雪后马路上撒了盐,就可以防止路面结冰。另一个改变冰点的因素是压强,压强越大则冰点越低。

  “压强改变熔点”

  当外界压强加到一个物体上时,一般而言其内部的分子趋向于被压得更“瓷实”,或者说密度更大。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固态比液态密度大,因而加压会使大多数物质倾向于由液态变成固态。我们可以粗略地想象把细碎的煤渣加压变成煤球。水的情况比较特殊,在一定的压强与温度范围内,液态的密度大于固态,于是加压倾向于使冰变成水。这有点像对一座砖房(固态的冰)加压,砖头之间的连接会被破坏,最终变成一个体积较小的砖头堆(液态的水)。

  不过,对于压强改变熔点这件事人们也常会有些误会。在有的出版物上,可以看到这个说法:“将两块0摄氏度以下的冰用力压紧在一起,可以看到接触处冰融化成水,撤去压力,水又凝固为冰,结果两块冰合成一块冰”。此外,有的作者认为将疏松的雪粒放在手中积压成团,也是由于压强增加造成冰在较低温度下融化成水,然后又冻结成团。

  压强增加使冰的熔点降低,这是对的。但上面这两个现象的解释却是有问题的,通常用手挤压冰块或雪团,在冰雪颗粒表面产生的压强相当小,远不足使冰的熔点降低到足以融化。

  实验与解惑

  将一个冰块放在桌子上,随后,我们在冰块上叠合另一个冰块。冰块叠好后,轻轻地压一压,让冰块之间的水尽量挤出。这样经过几秒钟,当我们拿起上层的冰块,可以看到下层的冰块与上层的冰块已经冻结到一起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并没有使劲压两块冰,因此,在这个实验中两块冰合成为一块冰的原因并不是压强造成冰融化然后又凝固。

  我们这个实验是在室温环境中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冰块周围已经包围了一层水,如下图所示:

  图1:冰块的接触与冻结。图中,浅蓝色表示液态的水,深蓝色表示固态的冰

  当两个冰块放到一起时,它们之间的水大部分被挤走,由于两个冰块的中心是低于0摄氏度的,它们之间的水夹在冰块之间,得不到外界空气的热量补充,很快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于是就冻成了冰。

  那么前面提到书上描写压强造成冰融化的实验能不能做成呢?也许可以,但不能在室温情况下做,因为室温下看到的现象根本与压强融化无关。

  比如我们在冬天-1摄氏度环境下做这个实验,要想让冰在-1摄氏度融化需要多大压强呢?大约100大气压。当冰的接触面为1平方厘米时,需要约1000牛顿的力,相当于100公斤的重量。因此这个实验实际上很难做成。谁能用手指产生这么大的力?要不要请身手超好的少林寺的一指禅武僧来试试?

  图2:2004年,泉州少林寺武僧释理亮表演一指禅绝技。来源:《东南早报》

  用压强融化理论解释滑冰靠谱吗?

  很多读者会说,我们初中(高中,大学或读研)时学过,滑冰时,冰刀与冰面接触的地方产生很高的压强,使得接触点的冰熔点下降,化成水,起到润滑作用,使得摩擦力变得很小。

  这个说法叫压强融化理论,它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不过,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个理论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首先,要想让冰刀下的冰融化,需要非常高的压强。通常,花样滑冰比赛时,冰面的温度至少低于-3.5摄氏度。而短道速滑,冰球等比赛时,冰面温度更低。要想让冰在-3.5摄氏度融化,需要的压强大约350大气压,也就是3500万牛顿/平方米,或者说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堆放3500吨的重物(一公斤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是9.8牛顿,我们把这个数近似为10牛顿)。

  当然,要产生这350大气压的压强也并不像我们直觉中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我们假设冰刀的有效长度为100毫米,宽0.5毫米,则它的有效面积为50平方毫米。要想获得350大气压,需要运动员的体重达到175公斤就可以了。

  您可能会问,有175公斤体重的滑冰运动员吗?我也有相同的疑问,要知道,我们这里算出的只是让冰在-3.5摄氏度融化需要的体重,如果冰面的温度更低,我们似乎就必须到举重或者相扑运动员中,挑选花样滑冰的苗子了。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身轻如燕的花样滑冰选手滑行时有任何困难。考虑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我们如果在冰面上放一块鹅卵石,用脚踢开,石头也会滑行很远。石头与冰面接触面积比较大而重量不大,因此对冰面的压强远不到几百个大气压。可见,压强融化应该不是使得冰变滑的主要机制,一定还存在其它的机制。

  对于压强融化理论最强的一个反证是冰在低于-20摄氏度时仍然是滑的,在这样一个严寒的环境中,人们仍然可以滑冰。而水在低于-20摄氏度时,不管怎么加压,都仍然是冰。

  滑冰时冰面为什么滑?

  近些年,人们逐渐发现了另外两个机制,即表面融化机制和摩擦融化机制。

  摩擦融化机制是指冰刀在冰面上快速滑过时,摩擦产生的热使得冰刀下的冰融化。也许这个机制在短道速滑中会起比较大的作用。

  而表面融化机制是指冰的表面始终存在薄薄的一层类似液态的水,即使在冰点以下也没有完全结成冰。就像一个烂尾的砖房,墙外总堆着一堆乱砖头(即没有结晶为固态的水)。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在冰块内部,水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有规律地分布,结晶成为固态。而在冰块的表面,水分子紊乱随机地聚集在一起,每个分子受到外力后很容易移动位置,从而形成类似液态的薄层。

  图3:冰块表面融化示意图

  由于这层水始终存在,物体与冰面接触时,不需要太高的压强,就可以让这些水不断地润滑物体与冰的接触面,这样就使得冰变成滑的了。

  目前物理学界比较倾向于认同表面融化机制比压强融化机制起的作用更大。一方面,从微观上讲,确有各种实验证据证实,在冰点以下,冰的表面存在没有结晶的、类似液态的水分子层。其厚度大约在10到100纳米量级。另一方面,在宏观世界,我们看到人们在远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滑冰,而且也知道减肥并不会造成滑冰运动员成绩下降。这些现象,都更加支持表面融化机制。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