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看完《哪吒》 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影视 > 正文

看完《哪吒》 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

来源:科普中国2019-08-09 09: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赵序茅(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最近国产动画《哪吒》热播,口碑爆表。作为一名科研狗,我也去凑了个热闹,发现这里面大有“蹊跷”!一部神话背景的电影,竟然蕴藏着许多生命科学的知识,这也让我完全相信了导演隐藏的医学生身份。

  一、在妈妈肚子里待了三年才出生,哪吒到底是什么物种?

  有人说,这个问题简单,什么物种?神仙物种呗!

  不不,我想问的是,在这个故事中,陈塘关总兵之妻殷夫人怀孕3年后才生下哪吒,那现实中存在孕期长达三年的动物吗?

  答案是不存在这样的哺乳动物,但其它动物里有这种孕期超长的情况,比如章鱼,人类曾经观察到一只章鱼守护自己的卵长达四年半的时间。

  可是,哪吒的智力水平恐怕只有哺乳动物才能达到,我们还是重点聊聊哺乳动物的怀孕期。

  以人为例,人类的怀孕期已经算是比较长的。虽然我们一般说“怀胎十月”,但准确的说,应该是40周左右,不足十个月。

看完《哪吒》 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

  (图片来自Veer图库)

  当前已知哺乳动物中,怀孕期最长的是大象,怀孕周期在18-22个月。2011年英国惠普斯奈德动物园中的母象产下怀孕2年的幼象成为当时动物园的大象怀孕时间最长的纪录。此外,抹香鲸怀孕期在17个月左右,长颈鹿在14个月,这些都是超过人类的,但依然达不到3年之久。

  然而,大多数哺乳动物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怀孕期都小于人类,其中东袋狸的怀孕期只有十几天。

  这主要是因为孕期需要大量的营养,还会导致被袭击的风险更高,所以哺乳动物们没有条件在“怀孕”这件事上挥霍三年。

  那怀孕这么“危险”的事,时间越短越好吗?

  影响怀孕期长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动物没有可比性。

  哺乳动物中有不少动物,可以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但主要集中在偶蹄目、奇蹄目等食草动物中,比如斑羚、北山羊等。它们较快地具备运动能力是生存的需要,为了更好得躲避捕食者。而灵长类动物以及其他可以保护幼崽或者携带幼崽移动的动物,从生存角度讲,不需要幼崽出生后就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

  此外,出生后就具备运动能力的胎儿需要在母体中发育的时间相对更长,而怀孕时间太长会导致母体死亡率升高。灵长类动物因为不需要出生后就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可以减少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母子成活率得以确保。

  而且,怀孕期的长短和胎儿是否聪明关系不大,要是怀孕期越长胎儿越聪明,那大象要比人类聪明得多……

  再说回到人,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是一个早产儿。根据婴儿出生头一年的生理指标推算,人类婴儿出生时相当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胚胎阶段(古尔德《自然史沉思录》)。

  那么,人为什么不延长怀孕期呢?

  首先,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相比较,人类获得了直立行走的优势。但作为进化的代价,人类母性的盆骨变窄,生育时难产率升高。其次,人类大脑高度发达,就需要相对体积比较大的大脑,这再一次加剧了出生时候的难度。

  重重因素,导致人类差不多成为难产率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本来难产率就比较高,如果大脑在母体内发育完全,无疑会让难产率变得更高。在进化中,为了协调一矛盾,人类的大脑在分娩之后才进入快速发育阶段。

  所以,像影片中,哪吒一出生就又跑又跳的情况不会出现在灵长类身上,而且,哪吒在出生后就可以开口说话,这意味着胎儿在母体中大脑已经发育完全,也是不可能出现在人身上的。如果发育完全,估计得剖腹产才能保住母子平安。

  二、怀胎三年不存在、落地说话不存在,那三头八臂存在吗?

  提起哪吒,除了怀胎三年,大家还会想到他的一个法术——三头八臂(不过电影中没有展现这一细节)。而且大部分人会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可能拥有三头六臂或八臂的,这仅仅是存在于神话的想象。

  不过,现实中还真有多头多臂的动物。

  据腾讯新闻2017年2月4日报道,辽宁沈阳男子小伟所饲养的母猫生下5只小猫,小伟接生时,竟发现第一只雌性小猫是“双头猫”,拥有两张脸、三只眼还有两张嘴,小伟当场被吓呆。

  这种多头动物的情况被称为polycephaly,是一种自然突变。早在1929年,就有关于双头动物解剖的论文发表。科学家认为,双头动物之所以越来越多,多数是因为环境污染、辐射、生态环境的改变等诱导动物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此外,即便是没有外界的干扰,DNA在复制过程中也会偶然出现差错,使个别碱基发生缺失、增添、代换,因而改变遗传信息,形成基因突变。

看完《哪吒》 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

  (图片来自Veer图库)

  在胚胎发育时期,动物胚胎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不正常的分离,即胚胎细胞分离不完全(若胚胎细胞完全分开,则会产生双胞胎或多胞胎)。在分化头部的时期,细胞不完全分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分离为两股(多股)并发育为两个头(多头),于是形成怪异的多头动物。双头(多头)动物也可以看成是没有相互分开的双胞胎(多胞胎)。这些多头动物每个头都有自己的大脑,都可以自主地控制共享的肢体。

看完《哪吒》 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

  (图片来自Veer图库)

  但是双头动物中多出来的那个头和那个主要的头通常会有一些区别。它往往会小一些,或者色彩上暗一些。但是一般而言,两个头看起来还是很相似的。同时,还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第二个头生长在身体的一些不可思议的部位,比如可能会在长尾巴的地方长出一个头来。

  那么现实中,这些双头或者多头动物,是否如神话中描述的一样,拥有神奇的力量呢?

  人们发现,别说神奇的力量了,在自然环境中,与正常动物相比,双头动物连活下去的可能性都更小。

  原因在于双头动物智力更低,更容易对危险做出错误的反应。如果一个头看见了危险,而另外一个头没有看见危险,动物的两个大脑就会在下一步如何反应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比如,有两个头的食肉类动物捕获了食物后,到底用哪个头来吃呢。双头动物的一个头试图从另外一个头那里夺取食物时,两个头可能会相互厮杀,甚至会试图吞掉对方。

  研究人员关于双头动物的资料包括:牛、猪、猫、狗、鱼、蛇等,还有一些其他动物。双头现象在龟类动物中比在其他动物中(比如,蛇、鱼)更常见。

看完《哪吒》 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

  (图片来自Veer图库)

  三、从哪吒和敖丙看环境和遗传对人的塑造

  个人认为本片中最精彩的设计在于魔丸哪吒和灵珠敖丙的成长经历对比,这里面涉及到遗传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果单单从遗传角度考虑,魔丸哪吒长大后应该成为恶魔,而灵珠敖丙应该是救世主。

  但是,遗传对于人的成长固然重要,环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关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者做过类似的研究。科研人员跟调查了1994年到1996年间的13000多对双胞胎婴儿,分析遗传和环境对于婴儿特性的影响,比如智商、身高体重、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地区遗传和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英国大部分地区,遗传因素可以解释被调查婴儿60%的行为表现,但是在英国东南区遗传的解释度不到一半,婴儿的成长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遗传和环境对人类的塑造,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哪吒作为魔丸性格顽劣(此处剧透一下,从遗传角度看,他应该不属于李靖的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确展现出来。作为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和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对哪吒加以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最终使得哪吒走向正道,这就是环境对人成长的塑造。反观灵珠敖丙,生性本善,可是在其父敖光和师傅申公豹的影响下,遁入魔道,对钱塘江大开杀戒,这也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从另一个层面讲,人的大脑会对个人产生很大影响,如智商、认知能力。那么遗传和环境对于大脑的影响,又是如何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杨志博士团队把人静息态时的大脑功能网络分成七大子网络,分别是楔前叶记忆网络、视觉网络、默认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凸显网络、体感运动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对200对双胞胎的脑功能研究发现,基因对于单个功能网络的影响较大,比如对额顶控制网络的影响达65%,对楔前叶记忆网络的影响达51%。但是,各个功能网络需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网络的配合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信息整合、情绪控制、沟通等行为能力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培养孩子的气质、思维要注重环境因素,这点李靖夫妇做得就不错。尤其是李靖对哪吒说得那一句:你其实是灵珠转世。这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谓改变了哪吒的一生。

  可惜,当年没人对我说:你是爱因斯坦转世。

  参考资料:

  Park, D. H., & London, S. E. (2019). Twins Early Development Study: a genetically sensitive investigation into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infancy to emerging adulthood.

  Yang, Z., Zuo, X. N., McMahon, K. L., Craddock, R. C., Kelly, C., De Zubicaray, G. I., ... & Wright, M. J. (2016).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brain. Cerebral cortex, 26(5), 2341-2352.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蓟州:防汛抗洪工作有序进行

  •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