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老先衰?科学家教你拨回衰老的时针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未老先衰?科学家教你拨回衰老的时针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2019-11-08 15: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天山童姥”靠着喝鹿血保持童颜不变,虽年逾古稀,却貌若少女。这委实有些诡异,但维持青春永驻的确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身份证上的年龄很多时候可能与身体的实际年龄不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30、40岁的身体里,可能藏着要大于这个年龄的分子表征,而后者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生物学年龄。

  为什么会出现未老先衰?寿命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能否延缓甚至逆转衰老?

  我们到底有多老?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的预期寿命正在延长,但与此同时健康年龄的增长却远远滞后。在2019年中国科幻大会上,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曲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大约70%的65岁以上老人会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且这些疾病通常是重要器官退行导致的,在临床上的解决方案非常有限。我们活得久未必是健康地长寿,身体可能更“诚实地”先衰老了。

  那我们到底有多老呢?在科学家看来,生物学年龄才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实际年龄。由于个人的遗传物质不同,环境因素不同,每个人的衰老速度其实也是不同的。生活中的每一次熬夜、每一次不良情绪等都有可能在细胞的分子表征上留下记忆,用科学术语讲就是“表观遗传时钟”。

  “表观遗传时钟”主要存在于个体的表观基因组中,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等。这些标记会伴随不同生命阶段和环境而发生变化,因而反映了个体的生物学年龄。生物学年龄可能落后或超前于实际年龄,也就是“鹤发童颜”或“未老先衰”。有些人40岁看起来像20岁,而有些人40岁却看起来像60岁。

  这些“表观遗传时钟”的发现,不但让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回答“我们究竟有多老”,也有助于推动更多干预衰老策略的发现,真正实现健康衰老的美好愿望。

  谁在拨动衰老的时针?

  人类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有自己的生命节奏。综合衡量人体不同器官不同细胞水平的年龄,也可以反映我们的生物学年龄。由于遗传基因和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压力、吸烟、饮酒等)的不同,生物学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可高达30年。生物学年龄越年轻,人就越健康。

  衰老既跟环境相关,也和内在基因相关。曲静介绍,科学家发现,人类衰老和端粒有很大关系。人的每个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包含这个人的完整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端粒的平均长度随着细胞的分裂次数的增加及年龄的增长而变短,染色体稳定性会相应下降,因此端粒伴随年龄的缩短可能是引发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未老先衰?科学家教你拨回衰老的时针

  此外,科学家们近年来发现很多信号通路参与了衰老与稳态的调节。如在果蝇、线虫和啮齿动物身上发现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和延长寿命的有关。且人体内的daf-16同源基因、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中起下游作用的FOXO3的一些等位基因也与全球各地的百岁老人群体的长寿有关。

  雷帕霉素靶蛋白(TOR)能通过调控包括mRNA翻译、自噬、转录和线粒体功能等在内的多种过程参与调节延长寿命。

  长寿家族Sirtuins作为代谢调节因子,参与调控卡路里限制的效应,可以预防衰老相关疾病。科学家发现,Sirtuins依赖的氧化还原辅酶NAD+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其水平在饮食限制和锻炼条件下增加,而在衰老过程中或在促进衰老情况下(比如高脂肪饮食)会下降。

  此外,衰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昼夜节律行为模式(睡眠-觉醒周期)的逐渐丧失和昼夜节律基因表达的减弱,这也就是说,通过改善昼夜节律和代谢稳态也能提高健康寿命。

  细胞中线粒体失调会启动核内的转录应激,调控一系列蛋白折叠、抗氧化应激以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衰老的细胞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可能影响周围细胞组织的健康状况,能否通过小分子清除衰老细胞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此外,近年来免疫系统的衰老也逐渐被关注,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的良好平衡才能保证身体稳态。综上所述,寿命的延长与延缓衰老进程涉及多个方面,提升健康寿命任重道远。

  衰老是否可以逆转?

  秦始皇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而当代衰老领域的分子机制研究飞速进步,为我们在衰老的干预进程中创造了很多机会。人类真的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衰老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未老先衰?科学家教你拨回衰老的时针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着衰老的秘密,曾经做过两个了不起的实验。第一个叫“异体共生”,他们把老年的小鼠和年轻的小鼠连在一起,共用一个血液循环系统,然后惊奇地发现年老的小鼠竟然变年轻了。但在换血的过程中,到底是哪个关键因素起了作用,科学家们还不能完全解释。另一个则是“限制热量”,科学家们发现节食后的雄性大鼠的寿命大大延长,雌性大鼠则不明显,这一实验在猴子中同样有效。也就是说,限制热量可减缓生物“时钟”运转。

  此外,科学家们在小分子药物调控衰老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譬如二甲双弧、雷帕霉素等,均可一定程度延长动物的寿命。

  而对于人类延缓衰老的科研进程,中美合作研究发现,通过筛选具有逆转人类细胞衰老潜能的基因,发现转录因子NRF2(NF-E2-related factor 2)介导的细胞抗氧化通路的紊乱是导致细胞衰老的驱动力,并且发现了一种FDA批准用于临床实验的NRF2激动剂奥替普拉(Oltipraz)可以延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进程,并提高其体内活性。

  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发可以延缓衰老的药物或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干预措施,但曲静介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注意饮食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