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江南美窗口”,嘉兴“智”理生态环境
首页> 科普频道> 能源·生态 > 正文

打造“江南美窗口”,嘉兴“智”理生态环境

来源:科技日报2021-06-24 17: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浙江嘉兴南湖是革命红船的启航地。6月19日,漫步在南湖堤坝上,记者看到,岸边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微齿眼子菜等植物在水底婀娜摇曳……南湖水质生态大幅改善,只是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近年来,嘉兴立足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清废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蝶变跃升,嘉兴成为了“江南美窗口”。

  两省联手治水,打通管理“断头河”

  科技净水、生态养水,让南湖水越来越清、环境越来越美。不过,自家的水治好了,跨省水域该如何治理?麻溪港就是一条贯穿江浙两省的河流,全长10多公里,水系错综复杂,“涉水纠纷”时有发生。曾经因上游来水污染问题,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西堰镇群众自筹资金,用船只和机械筑坝封堵麻溪港。

  为有效解决边界纠纷,秀洲区与江苏吴江区两地携手联合治水,打通了省级边界水域行政管理的“断头河”,双方建立了“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即联合河长、水质联合监测、水环境联合治理、水环境联合执法和水环境联合保洁的机制。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人大副主席陈永明说,秀洲、吴江两地实施一体化联合治水,创建“跨界联合河长制”,实现联合巡河、联合调查水质等。

  在麻溪港,记者看到,少量漂浮而下的水葫芦和生活垃圾等被拦截、收集,经传送带送到岸边堆放、处理。秀洲区王江泾镇西雁村党支部书记许文伟说:“我们与江苏吴江区的合作已从水里延伸至岸上,从水面深入到水底,从短期治理拓展到长效管理,形成多条线的联合治水格局。”

  如今的麻溪港,水质已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水。2020年,两省交界河道斜路港水质首次达到Ⅱ类水标准,创下断面水质新高。而嘉兴市国控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突破。

  搭建智慧云平台,危险废物统一“收治”

  除了治水,嘉兴还在探索危险废物的治理。

  浙江润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虹环境)的“无废工厂”示范项目位于嘉兴市海盐县,记者看到,在“无废工厂”中,工作人员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控制系统,用机械臂把从自动化立体仓库出来的危险废物放在运输带上,进入全封闭生产线。这里的生产数据联动为生产过程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化服务,实现了“机器代人”及“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产业的安全性和整体竞争力。

  润虹环境这样的大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有严格管理、处置措施,但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他们的危险废物该如何规范收集和处理?由浙江嘉源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源集团)等建立的嘉兴市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集平台“危废智慧云平台”,打通了危废收集处理“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7个小微收集平台累计与2354家小微企业签订收运、贮存合同。作为环保“管家”,嘉源集团还为小微企业提供危险废物收集、转移、储存、处置等环节的全服务。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岳玉良说,到2020年底,嘉兴投资80亿元的46个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已全部建成,成为浙江省首个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的地市。

  数字化转型,实现天、地、空立体监管

  在嘉兴桐乡市数字环保指挥大厅里,墙上的大电子屏幕上,有各重点企业的监测画面,还有实时滚动的数据和图表……桐乡的生态环境状况一目了然。

  近年来,桐乡市全面推进“点、线、面”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搭建集“智慧环保”工程、“智慧环保·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平台、卫星遥感“天眼”环境模块为一体的“数字环保”体系,编织全覆盖、全信息、多时相、多元化的天、地、空立体环境监管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局长姚伟平说,桐乡的环保工作还注重整合环境监测、项目审批、环境管理、排污许可、综合执法等信息,实现了对水气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平台及固废产生、运输、易倾倒风险点等数据和视频的综合集成,打造水气环境质量、污染源分布自动监测、污染源视频监控“三张图”,形成地图指示。

  “天上看、网上管、地上用”的智能环保监管体系,将嘉兴的生态底色擦得更加鲜亮。(李 禾)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秘鲁首都利马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8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