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国,有这样一本书,曾经在200多年时间里几乎销声匿迹,但在国外,却被翻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希腊文、阿拉伯文、韩文等不同文字,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经典名著,版本之多甚至超过了《论语》,它就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1637年面世的《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8章,它利用大量数据和123幅白描插图,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我国古代饮食、衣服、染色、陶瓷、采矿、冶炼、兵器、车船、纸笔、墨砚、玉器等方面的原料种类、产地、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综合性的著作,其中不乏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如养蚕技术、黄铜冶炼等,推动了世界的科技进步。
写出这样一本皇皇巨著的人叫宋应星,他出生在明末一个士大夫家族,从小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喜欢读书。较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自身勤奋好学,让宋应星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当时,士子们都把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目标,宋应星也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是实现抱负的唯一途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
30岁,宋应星开始参加由礼部组织的全国考试——会试。但科场竞争太激烈了,六次会试,宋应星都落榜了。没想到的是,屡次不中却也让他大彻大悟,想要成就大业,考取功名、从政救国是一条路,研习科学、专注技术不也是一条路吗?于是,47岁那年,宋应星决定从事学术研究,而他也是有这个资本的。
这之前,他就广泛阅读了诸子百家各学派著作,以及农医历算等科技著作;六次会试,从江西奉新出发,过鄱阳湖,穿长江水道,来往京杭大运河,辗转数万里,沿途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农业、手工业、矿业、冶金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不仅细心观察,还做了详细笔记,将生产操作情景画下来。
所以,他把这些笔记稍微一整理,就写出了世界级名著《天工开物》。序言中,他还特地写了一句:“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肖春芳
动 画
刘忠恒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