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考了18年没中贡士,仅用3年就写出世界级名著
首页> 科普频道> 繁星追梦> 人物 > 正文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考了18年没中贡士,仅用3年就写出世界级名著

来源:光明网2021-10-26 15: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中国,有这样一本书,曾经在200多年时间里几乎销声匿迹,但在国外,却被翻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希腊文、阿拉伯文、韩文等不同文字,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经典名著,版本之多甚至超过了《论语》,它就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考了18年没中贡士,仅用3年就写出世界级名著

  1637年面世的《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8章,它利用大量数据和123幅白描插图,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我国古代饮食、衣服、染色、陶瓷、采矿、冶炼、兵器、车船、纸笔、墨砚、玉器等方面的原料种类、产地、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综合性的著作,其中不乏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如养蚕技术、黄铜冶炼等,推动了世界的科技进步。

  写出这样一本皇皇巨著的人叫宋应星,他出生在明末一个士大夫家族,从小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喜欢读书。较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自身勤奋好学,让宋应星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考了18年没中贡士,仅用3年就写出世界级名著

  当时,士子们都把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目标,宋应星也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是实现抱负的唯一途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

  30岁,宋应星开始参加由礼部组织的全国考试——会试。但科场竞争太激烈了,六次会试,宋应星都落榜了。没想到的是,屡次不中却也让他大彻大悟,想要成就大业,考取功名、从政救国是一条路,研习科学、专注技术不也是一条路吗?于是,47岁那年,宋应星决定从事学术研究,而他也是有这个资本的。

  这之前,他就广泛阅读了诸子百家各学派著作,以及农医历算等科技著作;六次会试,从江西奉新出发,过鄱阳湖,穿长江水道,来往京杭大运河,辗转数万里,沿途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农业、手工业、矿业、冶金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不仅细心观察,还做了详细笔记,将生产操作情景画下来。

  所以,他把这些笔记稍微一整理,就写出了世界级名著《天工开物》。序言中,他还特地写了一句:“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肖春芳

动  画

刘忠恒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考了18年没中贡士,仅用3年就写出世界级名著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彩虹伴霞光

  • 北京:夏日荷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