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陨石掉落地表概率很大,但砸到人的几率极小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地理 > 正文

陨石掉落地表概率很大,但砸到人的几率极小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29 18: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半夜一块陨石砸在脑袋边上,还被枕头“接住”了。近日,加拿大的露丝奶奶就成了这样一位幸运儿,她的遭遇还上了热搜。

  当晚,一颗流星划过加拿大某省夜空。“咚”的一声巨响,睡梦中的露丝奶奶被吵醒,她发现枕头上竟有一块黑色的大石头。露丝奶奶事后表示,这颗从天而降的“星星”可能有亿万年的历史,而且是从外太空一路飞到她枕头上的,因此她打算把这块陨石保存起来。

  流星究竟来自哪?它飞向地球、坠落地表成为陨石的概率大吗?捡到的陨石有没有辐射?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

  每天都有陨石掉落地表

  “绝大多数人从未见过陨石,但实际上陨石掉落到地表的概率非常大。”平劲松对记者说,一些流星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被燃烧殆尽,一些则会落到地面,成为陨石、微陨石或星际尘埃。

  今年4月,一个国际科研合作组织公布了一项数据,每年大约有5200吨的星际尘埃飘落到地球。“可以说,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星际尘埃落向地面。”平劲松补充道,该研究团队在南极收集了20年的星际尘埃,直径从30微米至200微米不等。

  而微陨石的真实尺寸极有可能只有绿豆大小。“微陨石从数10微米到数毫米不等,落向地面的数量比星际尘埃少,但几乎总在发生着,占陨石总质量的绝大部分。”平劲松称。

  直径为几毫米到数百米的陨石看似罕见,实则每天都会落到地表。平劲松表示,常见的陨石有橄榄铁或铁镍陨石,以及各类岩石或岩土类陨石,“捡到”的陨石可以保存在干燥、常温、远离磁场(磁铁)的环境中,避免变质,其辐射强度低于地面环境,甚至低于刚装修完的钢筋水泥房屋。

  有意思的是,陨石几乎都是“避开”人类落在地表。因为地球上数十亿人口,即使都在户外,与地球总的表面积相比也微乎其微。极少有人被陨石直接砸到,但陨石砸破屋顶、落入居民院落的事件每隔几年就有报道。即便如此,陨石砸中人比闪电直接击伤人的概率也要小得多。

  主要来自彗星和小行星带

  这些向地球奔赴而来的流星,究竟来自哪里?答案是彗星、近地小行星和小行星带。

  平劲松解释道,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穿越了数十个彗星或小行星遗迹带。遗迹带中的流星体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地球经过遗迹带时,许多流星体被地球引力吸引,以每秒11千米至72千米不等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另外,有十多个条带状彗星的带状余迹,正好穿越了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彗星带状余迹中的大量微行星、尘埃也会被地球引力捕获,大量闯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形成流星雨。

  “因此,流星的成分主要是彗星余迹中的尘埃、冰和冰尘颗粒,后两者中的固状颗粒包含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在内的挥发分物质。此外,也有流星是岩石类小行星分解后的岩块、岩铁混合体或铁镍金属体。”平劲松说。

  想看流星雨可参考流星雨预报

  平劲松透露,几乎每个月地球上都有流星雨发生,最好是傍晚到凌晨在晴朗、非满月、远离大城市的地方去看流星。

  夜空中的绚烂流星发生在距地表80—120公里的高空,速度最迟缓的流星也比一般子弹射出枪膛的速度还要快10倍。一般而言,当流星雨发生时,在比较大的天区范围内每小时可以看见十多颗流星。历史上也出现过特大规模流星雨,每小时可以看见数百颗到上千颗流星。

  平劲松表示,现在流星雨的发生和观测最佳地点以及最佳观测时间段都可以预报,通常可以用国际天文学会或者国际流星组织的年度流星雨日历,获得较精确的预报信息。

  通常,天文学家以流星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未来10—20年对应的主要流星雨事件包括:

  1月象限仪座流星雨,每小时流量大约为40颗,颜色为蓝色,速度较快,大约每秒40公里。4月天琴座流星雨,明亮而迅速,大约每秒48公里。5月宝瓶座η流星雨,流星密度较高,流量不是很稳定,最低每小时流量数十颗,最高每小时流量上百颗。6月天琴座流星雨,流量较低,即使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也仅有10颗左右。7月宝瓶座δ流星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20颗左右,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中等,约每秒40公里。7—8月摩羯座流星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15颗左右,速度较慢,仅每秒25公里左右。8月英仙座流星雨,流量较高,峰值每小时流量约60颗。10月天龙座流星雨,流量较低,每小时流量仅10颗左右。10—11月猎户座流星雨,每小时流量20颗左右,速度较快,约每秒66公里。11月狮子座流星雨,约33年出现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时流量可达上百颗。12月双子座流星雨,一年中最为稳定、最为绚丽多彩的流星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可达上百颗。12月小熊座流星雨,每小时流量仅10颗左右,速度约每秒33公里。(唐 芳)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