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制表:张茜
今天,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带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完成的“纳米限域催化”项目、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以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次在同一年度评出两个获奖项目。
2020年10月最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奖励条例》)提出,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务院设立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分别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被评为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同时具备“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三个条件。
而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21年来,在2000年度至2020年度的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仅有2006年、2017年和2020年三个年度分别评出了两个获奖项目。由于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大众称其为“双黄蛋”。此外,21年来,有9个年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各评出一个获奖项目,另外9个年份空缺。从宁缺毋滥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严格,奖项颇具含金量。
除2020年度外,2006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为“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2017年的获奖项目为“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聚集诱导发光”。
《奖励条例》提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不难看出,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均属重大科技成果,原创导向明显,对提高我国原始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2020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相信,更高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和付出,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研究成果愈发被寄予厚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自然科学奖的颁发不仅是对获奖者的奖励,更是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激励。
厦门大学青年学者侯旭一直从事液体门控技术的原创研究。作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80后科技工作者,他每年都会关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揭晓。“看到这些‘大先生’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们在自己研究领域中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自信心。‘大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我们年轻人静下心来做原创研究。我们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继续努力奋斗,为引领这项技术在全球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授刘知琪专注于航空航天磁性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原创研究,谈及国家自然科学奖,他说:“这一奖项激励我们自然科学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将国家的迫切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埋头苦干,不断积累,力争为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晁凌锋在科研无人区坚持进行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探索,他告诉记者:“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颁发都是对我的激励,在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我深深感到了榜样的力量,他们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影响着我们青年人。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要脚踏实地做科研,不负时代,不负年华,成为与祖国同行的人,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北京11月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