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低频射电天空”发现神秘天体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地理 > 正文

“低频射电天空”发现神秘天体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1-28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 张双虎 黄辛

  1月27日,《自然》刊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翔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Hurley-Walker博士等的合作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分析平方公里阵列(SKA)低频先导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射电暂现源。研究团队认为,该射电暂现源可能是一个超长周期的磁星或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

  暂现源是指天空中出现时间较短的物体。张翔举例说,流星是暂现源,但大多数星星不是。“长周期暂现源”是指该团队发现这颗源反复出现,且间隔时间较长。

  “这次是偶然探测到长周期暂现源,我们由此打开了新的观测窗口,未来可能发现很多类似的源。”张翔告诉《中国科学报》。

  打破“低频射电天空”的平静

  “高频射电天空”(在高频射电波段观测的空间)因超新星爆发、伽马射线暴、黑洞吸积盘耀发等暂现天体而熠熠生辉,但“低频射电天空”却表现得异常安静。然而,这种平静正在被打破。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低频射电天空一般指观测波段在1GHz以下的空间。”张翔说,“我们这项研究在70MHz至230MHz范围工作。以SKA及其先导望远镜为代表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正以更强、更深入的观测能力,迎来射电暂现源研究的新时代。”

  2018年初,张翔与Hurley-Walker等通过分析位于澳大利亚的SKA低频先导望远镜默奇森宽场阵列(MWA)的巡天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致密暂现源。

  张翔告诉记者,这颗暂现源爆发周期约为18分钟,比已知最长的脉冲星爆发周期长9倍,每次爆发持续30秒至60秒,也包括短时标(<0.5秒)的爆发。在更多情况下,观察到的是比较平滑的、以小时为单位演变的轮廓。在爆发期间,它是150MHz波段南天最明亮的30个射电源之一。

  “天文学界原先不清楚这种长周期源是否存在。”Hurley-Walker说,“这次是偶然探测到长周期暂现源,研究这类源有助于全面了解恒星的演化和死亡。”

  发现新的“窗口”

  科研团队在随后的光学、红外、高能观测中,均未发现它的对应体。对其射电脉冲的色散测量表明,这个暂现源位于银河系内,与太阳系的距离约4200光年。偏振测量显示,此暂现源的线偏振度约为90%。

  “这超过了150MHz波段中同一观测模式下的所有已知脉冲星;由于成像观测方法存在平滑效应,这种模式下观测到的脉冲星的线偏振度不超过70%。该暂现源的高偏振度表明存在超强磁场。”张翔说。

  该暂现源的长周期和低频波段的高偏振度均无法用已知脉冲星的理论模型和观测特征来解释,研究人员由此排除了它是一颗普通脉冲星的可能性。这颗暂现源一经发现,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对其性质的热议。该研究团队认为,它更有可能是一颗磁星或一个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

  这一发现为搜寻低频暂现源打开了新的窗口:由于银道面区域有复杂的射电辐射结构和较强的星际闪烁,在以往的大多数低频射电巡天项目中,对暂现源的搜寻往往局限于远离银道面的区域,没有对周期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暂现源进行过系统性搜寻。

  “该发现是首次在银道面区域探测到长周期暂现源,后续如果能探测到更多具有类似特征的暂现源并揭示其物理性质,可能意味着银河系内存在一类具有超强磁场的长周期星体。”张翔说。

  目前,该团队正在开展系统性搜寻,以期发现更多这种类型的星体,并建立一个大样本进行统计研究,从而填补磁星研究空白。

  助力全球SKA科学家

  “该研究的难点是数据量特别大,数据处理过程中多个超算设备参与了计算。”张翔说,“该暂现源的发现得益于高灵敏度的SKA低频先导射电望远镜,以及根据SKA数据特点定制的SKA计算集群。”

  由于项目的原始数据量巨大、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产生的数据量超过1000万个图像文件,数据处理软件对计算集群的访存输入输出带宽、数据带宽、高并发任务和高并行化处理都有极高要求。

  张翔介绍说,基于SKA偏振数据处理的特点和极高要求,上海天文台作为MWA的正式成员,利用其自主研发的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以及SKA中国办公室的支持下,联合国际SKA科学团队,针对SKA重点科学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

  研究中,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承担了该项目部分MWA数据存储,参与了宽波段偏振数据处理,完成了部分偏振图像分析,并与澳大利亚SKA区域中心的计算设备共同完成了其他数据处理任务。

  “未来我们将持续为SKA先导望远镜的大型巡天项目提供计算资源和技术支持,助力全球SKA科学家产生更多原创成果。”张翔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272-x

  《中国科学报》 (2022-01-28 第1版 要闻)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