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19年12月底的一天,一场科学家从未见过的野火在日落时席卷了澳大利亚东部的桉树林。通常野火会在夜间减弱,但大风、高温和极度干燥的空气使这场野火升级为一场“火风暴”,将烟尘送入15公里高的大气层。
这场浩劫让科学家预见到人类未来所处的环境—— 一个被烈火彻夜炙烤的世界。这意味着,曾经在凉爽夜晚偶尔迸发的火星,在如今愈发温暖、干燥的晚上可能持续燃烧。
“这不仅像踩‘油门踏板’,而且连‘刹车’也失灵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野火学家Jennifer Balch说。
消防员通常依靠较温和的夜间天气——风速减慢、温度下降、湿度上升,使野火“平息”。但Balch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了解丛林对反复发生的大火的响应时,亲身体验了不平静的一夜——在2007年一次旱灾中,大火彻夜燃烧,而不是像往常那样熄灭。
为了弄清上述趋势在其他地方是否存在,Balch在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的帮助下,和美国的合作者将天气数据与野火的卫星跟踪数据相结合,以了解多年来夜间火灾的变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
研究人员观察了大草原、热带丛林、常绿森林近8.2万次夜间野火发生时的天气状况。他们关注到空气湿度这个关键变量,并将其与给定温度下可保持的湿度比较,得出的差距即为饱和水汽压差。它可以很好地衡量草和松针的干燥、易燃程度。他们首先分析确定了使火灾在夜间无法持续的湿度和温度组合极限,然后测量了上述生态系统中,天气造成该地区湿度和温度超过极限的频率。
结果发现,在世界许多地方,“燃烧之夜”正在增加。从1979年到2020年,在易发生野火的生态系统中,可抑制野火持续燃烧的温和夜晚平均每年减少5个(15%);在全球59%的易燃土地上,此类夜晚的数量也显著下降。其中,此类夜晚数量减少最多的地方是中美洲、非洲、亚洲的草原以及澳大利亚的灌木丛。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的夜间野火程度正在加剧。研究人员发现,2003年至2020年间,从卫星图像计算出的特定年份夜间火灾平均释放的能量增加了7%。
但也有研究人员指出,夜间天气波动是影响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风速、燃烧物干燥程度等也会产生影响。
上述发现无疑给消防人员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种全天候的消防模式。”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火灾地理研究者David Bowman说。(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