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扎根深山拓荒植绿 见证京津风沙治理
首页> 科普频道> 能源·生态 > 正文

扎根深山拓荒植绿 见证京津风沙治理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2-27 16: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门头沟区林业站副站长王卫东跟植树造林打了15年交道,他把自己比作深山里的“拓荒者”,全程参与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专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包括门头沟区在内,北京共有7个区纳入工程范围。“门头沟有自己的特殊性。”王卫东说,“作为全市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山地面积达98.5%。好干的、容易的活儿基本都在一期工程中干完了,到了二期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困难地造林。”

  每年春秋两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机,而那寒风凛冽、大雪封山的隆冬时节,却是这位“拓荒者”最繁忙的日子。王卫东介绍,每到岁末之际,都要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以2021年为例,门头沟区计划在困难地造林2100亩,“我们要把这个数字分解,落实到地图上,用一个个具体地块拼出这2100亩的林地。”他说,“我们要选择在荒山造林。光是‘荒山’不行,我们还要考虑备选地块是否适合造林,包括土层厚度、植被分布,以及山坡陡峭程度、朝向,周边水源情况等,都要纳入考量。而这些因素,必须通过实地勘选、调查,才能得出结论。”整个寒冬,王卫东和他的“战友”们都在群山峻岭间攀爬,深入到一个个连路都没有的“无人区”。

  淤白村,一个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东北部的山村,海拔510多米。村庄被群山环绕,正处于沟谷间。其西北方向的青林沟,植被稀少,可以纳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目标地块。虽然名字叫青林沟,但它却是一座高山,目标地块的海拔在800米至1100米左右。2020年12月底,王卫东和同事一行两人,带好地图、定位仪、望远镜、胸径尺、铁锨、镰刀、手机、纸和笔,还往背包里装了几瓶水、几块面包,从淤白村出发了,攀上青林沟。

  徒步向前,王卫东挥舞镰刀,在满是荆棘的山间趟出一条路来。沿途满是积雪,白雪之下,可能是土地,也可能是沟壑。“拓荒者”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迂回行进。淤白村到青林沟目标地块的直线距离也就一公里,却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抵达。

  王卫东放下镰刀,扬起铁锨,向脚下的山地铲去,直至见到岩石层。“土层厚度22厘米,算是比较薄的,不过也能栽树,就是费劲些。”王卫东一边擦着汗,一边让同事做好记录。通常情况下,土层厚度超过30厘米更适宜树木生长。在这种“薄土”上栽树,王卫东也有办法。施工时,他会指导工人抡起重达15公斤的钢钎,使劲儿往下砸,在坚硬的山石上撬出树坑。

  再看看目标地块上的野生植被吧!大部分是荆条、绣线菊等灌木,零星散布着几棵山杏、山桃、黄栌等乔木。“这给我们植树造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了依据。多栽植一些原生树种,更易成活!”王卫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不虚此行。

  问题来了——附近没有水源!新栽植的树木必须有人浇水管护,“靠天吃饭”是无法保证成活率的。王卫东忙不迭地找起了水。水沟、河流、水库、池塘……都没有。最近的水源就是淤白村里的水井了。“再勘察一下,看看能否修个蓄水池来引水?”王卫东抛出问题后,立马变成答题人。

  修建蓄水池的条件并不严苛,找个相对平坦的地块就行。挖个两米深的深坑,铺上防渗膜和塑料膜,就可以蓄水。目标地块与淤白村的海拔落差约有300米,水泵无法将水直接打上去。依照地形,王卫东决定沿途多修一个蓄水池,接力送水,这样就能解决青林沟目标地块的浇水问题了。王卫东用定位仪测准了方位,把两个蓄水池的位置准确标在地图上。

  至2021年底,青林沟山坡上的400亩困难地造林已全部完成,遍植山桃、山杏、侧柏、油松、黄栌等乔木。而这次实地勘选,是全区当年2100亩困难地造林的一个缩影。

  目前,门头沟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8.18%,王卫东见证了门头沟区从“荒山秃岭”到“满山披绿”的转变。他说,“我的老家在内蒙古。刚来北京时,每到春天就刮沙尘暴,颇有故乡的感觉。现如今,北京的沙尘天气越来越少了,防沙治沙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以来,门头沟区累计在困难地造林5.6万亩。眼下还有80多万亩困难地摆在眼前,等着王卫东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让越来越多的成片森林屹立在绿水青山间。(王斌)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 冀东小麦收获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