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扎根深山拓荒植绿 见证京津风沙治理
首页> 科普频道> 能源·生态 > 正文

扎根深山拓荒植绿 见证京津风沙治理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2-27 16: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门头沟区林业站副站长王卫东跟植树造林打了15年交道,他把自己比作深山里的“拓荒者”,全程参与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专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包括门头沟区在内,北京共有7个区纳入工程范围。“门头沟有自己的特殊性。”王卫东说,“作为全市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山地面积达98.5%。好干的、容易的活儿基本都在一期工程中干完了,到了二期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困难地造林。”

  每年春秋两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机,而那寒风凛冽、大雪封山的隆冬时节,却是这位“拓荒者”最繁忙的日子。王卫东介绍,每到岁末之际,都要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以2021年为例,门头沟区计划在困难地造林2100亩,“我们要把这个数字分解,落实到地图上,用一个个具体地块拼出这2100亩的林地。”他说,“我们要选择在荒山造林。光是‘荒山’不行,我们还要考虑备选地块是否适合造林,包括土层厚度、植被分布,以及山坡陡峭程度、朝向,周边水源情况等,都要纳入考量。而这些因素,必须通过实地勘选、调查,才能得出结论。”整个寒冬,王卫东和他的“战友”们都在群山峻岭间攀爬,深入到一个个连路都没有的“无人区”。

  淤白村,一个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东北部的山村,海拔510多米。村庄被群山环绕,正处于沟谷间。其西北方向的青林沟,植被稀少,可以纳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目标地块。虽然名字叫青林沟,但它却是一座高山,目标地块的海拔在800米至1100米左右。2020年12月底,王卫东和同事一行两人,带好地图、定位仪、望远镜、胸径尺、铁锨、镰刀、手机、纸和笔,还往背包里装了几瓶水、几块面包,从淤白村出发了,攀上青林沟。

  徒步向前,王卫东挥舞镰刀,在满是荆棘的山间趟出一条路来。沿途满是积雪,白雪之下,可能是土地,也可能是沟壑。“拓荒者”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迂回行进。淤白村到青林沟目标地块的直线距离也就一公里,却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抵达。

  王卫东放下镰刀,扬起铁锨,向脚下的山地铲去,直至见到岩石层。“土层厚度22厘米,算是比较薄的,不过也能栽树,就是费劲些。”王卫东一边擦着汗,一边让同事做好记录。通常情况下,土层厚度超过30厘米更适宜树木生长。在这种“薄土”上栽树,王卫东也有办法。施工时,他会指导工人抡起重达15公斤的钢钎,使劲儿往下砸,在坚硬的山石上撬出树坑。

  再看看目标地块上的野生植被吧!大部分是荆条、绣线菊等灌木,零星散布着几棵山杏、山桃、黄栌等乔木。“这给我们植树造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了依据。多栽植一些原生树种,更易成活!”王卫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不虚此行。

  问题来了——附近没有水源!新栽植的树木必须有人浇水管护,“靠天吃饭”是无法保证成活率的。王卫东忙不迭地找起了水。水沟、河流、水库、池塘……都没有。最近的水源就是淤白村里的水井了。“再勘察一下,看看能否修个蓄水池来引水?”王卫东抛出问题后,立马变成答题人。

  修建蓄水池的条件并不严苛,找个相对平坦的地块就行。挖个两米深的深坑,铺上防渗膜和塑料膜,就可以蓄水。目标地块与淤白村的海拔落差约有300米,水泵无法将水直接打上去。依照地形,王卫东决定沿途多修一个蓄水池,接力送水,这样就能解决青林沟目标地块的浇水问题了。王卫东用定位仪测准了方位,把两个蓄水池的位置准确标在地图上。

  至2021年底,青林沟山坡上的400亩困难地造林已全部完成,遍植山桃、山杏、侧柏、油松、黄栌等乔木。而这次实地勘选,是全区当年2100亩困难地造林的一个缩影。

  目前,门头沟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8.18%,王卫东见证了门头沟区从“荒山秃岭”到“满山披绿”的转变。他说,“我的老家在内蒙古。刚来北京时,每到春天就刮沙尘暴,颇有故乡的感觉。现如今,北京的沙尘天气越来越少了,防沙治沙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以来,门头沟区累计在困难地造林5.6万亩。眼下还有80多万亩困难地摆在眼前,等着王卫东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让越来越多的成片森林屹立在绿水青山间。(王斌)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台江:“舞龙嘘花”庆元宵

  • 新春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近日,深度求索(DeepSeek)旗下DeepSeek-R1、V3、Coder等全系列大模型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为促进超算算力一体化运营、打造国家算力底座,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去年4月正式上线,覆盖科学计算、工业仿真、人工智能(AI)模型训练等各个领域。
2025-02-10 10:11
当前AI(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世界,成为政府决策、医疗干预、金融交易、司法审议、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2025-02-10 09:28
张学勇介绍,科研人员挑选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对它们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加快重要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2025-02-10 10:04
很多人说睡前吃宵夜不好,最常说的理由就是会长胖。其实,长胖跟吃夜宵本身并没有很大关系。
2025-02-08 10:16
冬日暖阳下,搭乘摇橹船泛舟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道如巷,河汊如网,如入画境。
2025-02-0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