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人扩张新视角!中外团队发现中国在4万年前的赭石加工证据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智人扩张新视角!中外团队发现中国在4万年前的赭石加工证据

来源:澎湃新闻2022-03-03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类进化中最深远的事件之一是智人(Homo sapiens)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化石、基因和考古证据表明,在过去大约20万年的时间里,智人多次离开非洲,在跨越欧亚大陆的迁移过程中,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古人类也进行着生殖融合。

  目前的古人类学和考古证据表明,智人至少在4万年前就出现在亚洲北部,但人们尚不清楚当时存在的文化适应性。北京时间3月3日凌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一项由来自中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的研究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4万年前中国创新性的赭石加工和工具使用”(Innovative ochre processing and tool use in China 40,000 years ago)。研究报告了已知最早东亚利用赭石的证据,这种颜料的使用与人类文化中的象征行为有关。赭石是一种含铁的矿石,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中都留有赭石的痕迹。它是已知最早被人类用来描绘世界的颜料,此前的一些记录也显示有着药用等多种用途。

  这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来自中国北部泥河湾遗址群的下马碑(一处新近发掘、保存良好的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一些小型化工具,在东亚是独一无二的,并为智人的扩张提供了新见解。泥河湾不是单一的遗址,而是由数十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构成的遗址群,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石霞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邓成龙均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

  作者们提到,人们通常认为,现代人类在陆地上的扩张是由先进的经济、社会和象征性适应促进的,这些适应使人类能够占领各种生态系统。特别是颜料的使用被认为是象征介导行为的一个关键指标,而技术创新,如小型化技术的使用,被认为具有适应性和经济优势。

  然而,关于智人到达中国的考古资料仍然不明确。除阿尔泰和西伯利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UP)和莫斯特时代(Mousterian)的石器工具,以及中国北方的一些遗址外,东亚地区的石器工具在29000年后才开始被细石业所主导。下马碑在中国泥河湾盆地的位置及考古遗址发掘。

  这项研究报告了下马碑的考古发现结果。他们发现了赭石加工的最早证据和一批创新工具,可以追溯到41000年前-39000年前。

  该地区发现的赭石碎片表明不同类型的赭石曾经过研磨和捣碎,以生产不同颜色和晶粒大小的粉末。石制工具组合中包括了382个手工制品,展现了新型的复杂技术能力,如小型化(几乎所有工具都小于40毫米,大多小于20毫米)和装柄(将工具连接到把手或带子上的工艺)。

  研究团队指出,下马碑的文化特征组合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古人类(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一般居住的或者那些通常与智人扩张有关的考古遗址发现都不一致。被染红的沉积物上的文物制品。

  他们分析,这可能表明了最初现代人类的定居处,可能与本地的丹尼索瓦人有文化和基因融合,后者可能被下一波到来的人类取代。该遗址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为研究智人北线的扩张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发现支持了智人扩张的一个复杂的演化场景:在一个很大的地理范围里,反复但有差异地发生遗传和文化交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10.1038/s41586-022-04445-2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 坐着高铁吃烤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