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来源:光明网2022-03-04 11: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消费券刚刚发放的几个月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消费券为代表的数字消费,用“叮”一声付款的“无感”与“便捷感”代替了部分现金支付的“痛感”,用限时优惠“买就是赚”的心理预期替代了在消费欲望不强时“买就是赔”的心理预期。消费券在科技和人类经济学的双重加持下,切实有效的释放了消费欲望,拉动了消费内需。

  但我们也能看到,随着消费券宣传热潮的退去,以及促销活动的日常化,消费券给消费者带来的新鲜感和仪式感散去,消费者领券的积极性在降低。消费券活动逐渐从“万人疯抢的狂欢”变成了“无人在意的角落”。

  从目前来看,消费券在拉动消费上的效果似乎是长一点的“昙花一现”。那么“消费券”真的无法长期拉动消费吗?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消费券在长期拉动消费的效果上,还是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的,现在就盖棺定论显然为时过早。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短期有效”,那么很多个“短期有效”在更广、更长的角度上来看,就是持续的,长期的。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拉动消费这个任务看成是一场接力赛,而非一场“保持短跑速度的马拉松”。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拉动消费是场接力赛|Pixabay

  那么如何做到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行之有效呢?

  首先,从目前来看,参与消费券的主力军是年轻的消费者与大、中城市的市场主体。消费券在数字支付基础建设不完善,数字消费习惯未养成的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其实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中国政府在当年次贷危机时推出的“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后,2009年农村消费增速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城市消费增速,家电行业销售产值增速也从2009年6月开始由负转正,最终实现了2009年全年增长3%。

  类似的,通过补贴形式,拼多多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成功挤进了被阿里宝宝、京东等大公司长期盘踞的网购市场。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大基数较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索。此外,“家电下乡”和拼多多的成功也证明了“补贴”和“优惠”这种形式对各类商品消费的刺激上,都有可探索的空间。那么以“补贴”和“优惠”为根本的消费券,也理应可以探索这方面的空间。

  如何探索?其实可以归为一句话,就是让消费券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单靠宣传去维持群众的用券热情是行不通的,靠实惠来维持才是硬道理。消费券的发放应该走持续“有吸引力”和“有用”的道路,而非变成粗放的特定主体和发放时间的拉锯战。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让消费券贴近人们的生活|Pixabay

  可如何让消费券变得“有吸引力”和“有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满2000减500元的法拉利消费券几乎没人需要,但满20减5元的超市消费券却会被疯抢。消费门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消费券的领取率与使用率。低消费门槛的消费在群众消费中占据主流,而高消费门槛的消费则主要集中在不在意“这几个钱优惠”的高收入人群中,因此谁“无人问津”,谁抢手,就显而易见了。

  不过,这个门槛也不能一味降低。例如满1元减5毛,虽然看起来打了5折,优惠力度大,但是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不太可能为了这5毛的优惠券去逛个大超市,更大可能是在小区便利店随手买包盐,买包奶。这种情况下,发消费券其实跟发钱没什么区别,无法有效拉动消费。

  因此,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不断去探索、更新合适的消费券门槛,让人民感到实惠的同时,去逐步、潜移默化的拉动消费水平。步子过小,或者步子过大都会得不偿失。

  此外,消费券发放的初期其实是在走“饥饿营销”的策略,本来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发放量和发放人群,提高领取热情及使用热情,但是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在发券上若是一味“饥饿”,那么“中奖绝缘体”就会大量存在。在较小预期收益的情况下,“越挫越勇”的“中奖绝缘体”显然是少数的。正常情况下,这些“中奖绝缘体”的群体会对领券的行为感到厌倦甚至是厌恶。这样一来,“假装饥饿”就会变成“真饥饿”,非但无法激消费者的热情,反而会让消费券的后续活动逐渐变得“无人问津”。因此,在消费券发放的中期、后期,适当放低消费券领取门槛,或者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减少这种“中奖绝缘体”的存在,才能维持消费券的口碑,也让更多的人乐意分享消费券。

  此外,在扩大消费券的受益人群上,我们也应该让消费券不仅走入“手机”,还要走进“生活”。

  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甚至是父母一辈,常常会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消费券的领取上也是如此,目前单纯依靠APP发券的方式,使得消费券很难走入中老年群体,自然也就无法刺激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欲望。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增设一些渠道,让中老年在领取消费券上更方便?与当地的商场、超市、便利店等主体进行限时合作,提供仅限中老年领取的线下渠道。与此同时再投入人力,去引导、培养中老年群体的数字消费习惯。先让他们便利的感受到实惠,再引导他们学习数字消费,更好的将这部分消费群体纳入数字经济的惠民范畴。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让消费券惠及老年群体|新华网

  在消费券的发放上,我们不能“图省事”,也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我们需要更加深入、频繁的结合大数据,去调整目标领域、目标人群、发放渠道、发放频率、领取门槛等参数。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不断赋予消费券新的吸引力,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行之有效,让更多群众感到“真的实惠”,才能达到长期拉动消费的目的。

  此外,在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套现”与“二手转卖”的现象,使得政府补贴的财政资金在流入市场的过程中,被中间商截了流,赚了差价,也抑制了消费券对拉动消费的促进效果。在与利益相关的领域里,这种“黄牛”虽然无法完全根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升级相关技术,去收紧“黄牛”活跃的渠道,让更多的消费券真正流入市场。

  总的来说,在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拉动内需肯定不是单一“消费券”就能完全承担的任务,但是消费券在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与其在政策效果低迷时立马“唱衰站队”,不如共同开动脑筋,多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消费券最终只是启动消费的捷径,还是能成为长期推动经济复苏与发展的驱动力,就让我们多点耐心,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叶建华. 消费券发放的经济效应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9(5):4.

  [2]汪侠, 吴小根, 章锦河,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消费券效用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3):12.

  [3]王强. 中国零售业监测与分析报告[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4]刘虹, 甘新玲. 我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评析——兼与现金消费券方式比较[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3):7.

  作者:岳晓虹

  编辑:韩越扬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南博会上的“科技范”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