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石光银代表:带领几代人接力治沙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石光银代表:带领几代人接力治沙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3-11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1年5月,石光银(右)与孙子石健阳共同查看脱毒马铃薯种苗情况。康健娥/摄

  今年是石光银履职的第五个年头,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将眼光聚焦在林业产业发展、沙化土地治理等方面,提交了关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从十几岁的青春岁月开始,在与内蒙古、宁夏接壤的陕西省定边县,石光银带领群众在这片素来贫瘠的土地上,将毛乌素沙漠南缘20多万亩黄沙变成了绿洲。

  2021年6月29日,因为坚持一辈子投身治沙事业,石光银获颁“七一勋章”这一党内最高荣誉。

  “我七八岁时被风刮至三四十里外,3天后父亲才在内蒙古找到我。”石光银多次和外界讲起这段经历。他回忆道,与自己一起放羊的小伙伴被这场龙卷风吞噬,“活没见人死没见尸”。

  1984年,获知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沙地,石光银与定边县海子梁乡政府签订了3500亩的沙地治理合同。他放弃了农场场长的“铁饭碗”,卖掉了家里的1头骡子和84只羊,和其他7名群众砸锅卖铁筹来10万元,用于购买树苗。

  “年年栽,反复种。”石光银说,这些年自己带着群众栽种树木面积有25万亩,但算上养护,工作量相当于栽种了50万亩的树苗。

  “树大了,人老了,这是规律”。当年由石光银组建的治沙队已有多人去世,现在,他们的儿子、孙子也参与到治沙事业中。

  为了让村民得到理想收获,石光银的治沙公司帮助村民进行土壤改造。村民杨树华介绍,去年他家人均纯收入1.7万元,全家8口人的总收入超过10万元。目前,村里一共建起了132座大棚,其中石光银所在的治沙公司一次性投资了48万元。

  村民每年也能就近为治沙公司提供劳务服务。“家里农活儿不忙的时候,我和家人帮治沙公司栽树,一年劳务收入能有1万元。”杨树华说。

  “2021年起,治沙公司还围绕养殖业对十里沙村进行产业帮扶。”石健阳向记者介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公司帮养殖户一起养殖肉牛。最初购入70多头肉牛,经过繁殖现在总量到了200多头。

  石光银曾评价“沙子吃人”。去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沙子是宝贝,但要让它听话。”这种转变背后,是几代人接力治沙的实践,是黄沙变成绿洲的致富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亚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