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来源:光明网2022-03-11 16: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你用过消费券吗?如果用过,那么恭喜你,你也是参与过百亿级项目的人了!

  2020年,中国政府公布、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以帮助市场主体渡过贸易战和疫情影响的难关。在这些财政政策中,参与人数最多,最受好评,也也最为出名的,大概就是“数字消费券”了。

  这一年半以来,你用过消费券吗?你觉得消费券有用吗?近200亿规模的项目是否有你的功劳?你都用它买了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全民参与的百亿项目”吧!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图 | 环球网

  消费券发放的政策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抗击疫情,各地不得不采取不同范围的“隔离”“封城”等政策,一时间居民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停摆的行业越来越多。本来就爱存钱的中国人更加意识到了储蓄的重要性,一直坚持花“未来钱”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也开始大幅度提高储蓄金额。市场流动资金开始大幅减少,市场主体活力也显著降低,结果就是对就业和市场稳定产生了巨大压力。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工作就越不敢花钱,越不敢花钱也就越没有市场越没有工作。

  要解决这个恶性循环,关键在于保障消费的稳定甚至增长,让市场的钱重新流动起来。为此,国家开始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例如减税降费、金融贷款支持、财政资金直达、就业补贴、消费券、地摊文化、夜经济等等。

  这其中,消费券因为直击普通人“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消费心理,成功释放了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又因为消费券的灵活多变,针对性强等特点,成功对受影响大的市场主体实现了精准扶持,同时也带动了与之关联的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迅速回升,达成了经济复苏的目的。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保障消费的稳定甚至增长对于疫情后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 Pixabay

  消费券的时代发展

  不过,消费券并非首创于2020年,这项措施由来已久,也争议不断。比如日本曾经在经济下滑时向居民发放过消费券,短期效果良好,可一旦不发券,消费又很快降了下来了,留下来的只有岌岌可危的地方财政。因此有人认为消费券对经济的长期刺激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人认为消费券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2020年5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和蚂蚁金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一份以杭州地区为样本的消费券研究报告。从这次报告上来看,杭州发放的这波消费券不但将短期消费拉上去了,之后也没回落。后续其它地区消费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疫情前的杭州湖滨银泰购物中心丨Wikimedia Commons, Simon Wade / CC BY-SA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消费券的持续效果作了明确肯定,之后全国首个数字消费券团体标准《数字消费券服务规范》应运而生。数字消费券逐步由短期的措施,升级成为一项有效的、长期的经济政策。

  为什么不直接发现金?

  在普通人在忙着抢消费券时,很多网友发现,有些国家竟然开始直接发现金。二者一对比,手里的消费券似乎瞬间就“不香了”。的确,对比现金补贴表面上的“白得”,消费券则更像“倒贴”,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首先国情不同,我们这里以中美为例:中国人爱存钱,2018年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6.8%,但美国居民储蓄率仅为7.6%。也就是说,美国居民手头很缺钱,收到现金后不得不去消费以保证基本生活需求。但是对于中国居民而言,我们除了因为缺钱而不消费,更会因为害怕缺钱而不消费,所以收到现金后的中国居民,很有可能会直接存进银行而非消费。因此,在美国,发放现金对刺激消费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在中国,这招大概行不通。

  其次,可控性不同。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形势,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定行业发放消费券,进行精准支持,促进行业恢复。但政府无法控制现金补贴的流向,这些钱很有可能会大量流入股市、房地产等资本市场。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消费券有助于个地方政府定向支持特定的行业 | Pixabay

  因此,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住就业率,我们能少失业或者好找工作,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收入。而现金补贴,则更像是在无法挽回就业率情况下的挽尊之举。

  站在宏观角度而言,领现金其实并非“白得”,而是在消耗你的未来;消费券也并非“倒贴”,而是在保障我们的未来。了解这点之后,你还羡慕现金补贴吗?

  为什么发放消费券还要讲“条件”?

  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有些地区会选择就某一群体或某一行业进行针对性发放,有些则在发放消费券时设置各项抢券条件,比如零点抢,限时抢,预约抢,甚至“摇号中签”抢。

  那么既然是促进消费,痛痛快快地发多好,难道不是拿到的人越多越有利于消费回升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使用消费券虽然需要我们花钱,但是优惠的金额却是国家在补贴。因此,根据各地财政的情况,消费券的总量就会有所差别,在客观上难以覆盖所有人。

  其次,消费券需要物尽其用。对于高收入群里而言,有无消费券对其消费的影响不大,而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而言,则更需要消费券来刺激消费。因此,设置相对复杂的领取流程,可以让不在意少量优惠的人群不领券,而让更多的券流入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中。

  最后,“沉没成本谬误”效应导致人们在行动时不仅仅会看决策带来的好处,还会考虑过去的投入。一般情况而言,投入越大,越难放弃。套到消费券上,就是“我凭本事领的券,当然也得凭本事花掉”。反之,在不付出的情况下领到的消费券,不光引不起人们的重视,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样的负面印象。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如果你得到了消费券,你会怎么使用?| Pixabay

  消费券的实施效果怎么样?

  作为“四两拨千斤”的财政手段,数字消费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全国累计220多个城市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发放数字的消费券高达190亿元,平均拉动效应约8倍,即价值1元的消费券平均可带动8元的居民消费,同时,消费券额度越高,拉动效应越明显。

  此外,消费券可以显著的促进商户的交易金额增长,尤其对小规模、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经营业绩波动大的商户,促恢复效果更加明显。相关数据表明,政府每发放1元消费券,就有0.87元流向每年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在受消费券刺激而得益的市场主体中,90%均为中小微企业,且营业额增长效果良好。以广东佛山为例,小商户的交易金额比发券之前增长了117%。

  尽管消费券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已有大量数据作证,但针对消费券的质疑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消费券数量有限带来的“领不到”、部分地区消费券集中在少量行业带来的“花不掉”、部分消费者联合小商家带来的“套现多”、大额低门槛满减券带来的“薅羊毛”等方面。

  不过,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数字消费券服务规范》指引文件的出台,数字消费券肯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惠民。当然,众口难调的事实客观存在,消费券作为一个涉及个人利益的政策,也不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但是在当下,消费券这个走进人民生活的经济调控手段,的确在为中国的经济与我们的未来保驾护航。每一个使用消费券的居民,也都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我参与过一个百亿级的国家项目。

  参考文献

  [1] 胡滨,尹振涛,汪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监管与风险观察:数字消费券助力中国经济“疫”后恢复的实效分析[EB/OL].[2020.07.21].https://baijiahao.neamco.com/s?id=1672818950515097213

  [2] 陈姝,深圳商报.数字消费券出台首个行业标准,已拉动数百亿消费、拉动效应达8倍[EB/OL].[2021.03].https://baijiahao.neamco.com/s?id=1694457331804971661&wfr=spider&for=pc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我国消费券发放的现状、效果和展望研究[J].中国经济报告.2020年第4期

  [4] 葛玉御:为何刺激消费发消费券更有效?行为经济学给你答案[EB/OL].[2020.04.08].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874033

  作者:岳晓虹

  编辑:韩越扬

  排版:洗碗

数字消费券:你参与过这个百亿级的大项目吗?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