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融与科创:尊重规律 同频共振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金融与科创:尊重规律 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3-14 09: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李浩

  从2000年涉足投资,到2013年创立中科创星,专注“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以来,我算是个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老兵”。

  “硬科技”涉及很多底层关键性技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往往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如此,“硬科技”具有“重资产”的属性,前期基本属于“十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意味着投资该领域风险较大,资本短期无法获得财务回报。

  曾有一位登月工程领域的老科学家找到我,希望中科创星可以支持他们做产业化。他说:“我们的技术世界领先,但如果只有国家的钱往里面投入,没有市场接受,技术就不能产生社会价值,研发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近年来,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成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创造价值的舞台。其中,科创板不仅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全新的上市融资窗口,还为投资于该类企业的风险投资(VC)机构开辟了新的退出通道。北交所则激活了中国的创新性中小企业,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门槛,为“专精特新”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当然,科技在不断推动金融智能化、严谨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也引领金融进入新时代。

  今天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和不确定性始终是我们无法绕开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尊重科学规律和金融规律,就能够在投资之中找到一些确定性的东西,实现同频共振。

  比如,复利思维告诉我们,选对方向,去做“正确的事”,不要以为只会收获当下的收益,一定是在好处之后还有更多的好处,价值背后还有更多的价值。

  投资“硬科技”就是相信科技背后的力量——不仅能为经济带来增长,还能为社会带来财富和新知。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投资领域,由于某个行业发展态势不错,可能有资金疯狂流入。一段时间后,投资机构突然发现行业不如想象中那样好,转身就又奔向另一个“风口”。“追风口”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看到“背后的价值”。

  有时候,很多投资者即使选择了正确的赛道,也无法接受用短期的痛苦来换取未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他们想要的是当下的快乐和满足,即便牺牲未来。

  所以我们说“长期”不是单靠时间和经济利益去衡量的,而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去坚守,顺大势而为。所谓长期主义或是时间的朋友,背后都有复利思维,就是找到那个方向——做正确的事,然后不断加速、加速、再加速——重复10遍、100遍、1000遍。

  做“硬科技”投资,尤其是“卡脖子”的技术非常难,只有当真正的志向作为内在驱动,不在乎金钱这些短期的诱惑,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另外,杠杆思维也非常重要。投资要想用好杠杆思维,杠杆就要足够长,支点就要足够坚实,也就是说,既要选对赛道,还要有真本事。

  那么,什么样的杠杆算是长杠杆?我认为是科技。

  从时间维度来讲,科技具有叠加性,从古至今,科技是为数不多能一直持续、正向发展的东西。而且,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是边际报酬递增的生产要素。除此之外,科技一旦被产业化,就能够在空间上实现红利的扩散(在没有科技专利限制的情况下)。

  科技长杠杆的支点是投资人自身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管个人还是组织,专注自身擅长的领域,把能力做到极致,持续不断地向外界输出价值,与外界形成合作互补的价值网,自然能够形成强大的优势;第二,要学会时常审视自己的能力圈,检查输出的价值是否过时,并不断优化和改进,形成稳定的认知迭代非常重要;第三,抱着诚恳的态度,对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做到百分之百的自律,去更新、优化、提升、输出,把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最后,投资要有风险思维——既要守住底线,又要形成突破。

  投资一定是有风险的,但有风险未必是一件坏事,现实中能够成功的人不到1%。这是为什么?越是利益大的地方,竞争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历史上存在太多因忽视风险、不顾底线地疯狂追求暴利而导致最终走向衰亡的例子,比如雷曼、巴林等金融巨头。当然,一家企业不追求利润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它的成功也是不受人尊重的。伟大的企业一定会有高于利润之上的追求。

  (作者系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记者沈春蕾整理)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