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代表委员齐聚北京,为续写国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言献策。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今年两会,依然有许多来自学会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 王寿君常委:设立国家“核科学日”
核工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正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有效加强核科普工作,让公众正确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并激发青少年喜爱科学、喜爱核科学,同时将大大激励核事业工作者,对我国核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王寿君建议,“一堆一器”为我国“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象征,其蕴藏的丰富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设立“核科学日”为起点,时刻铭记核工业的创业初心,以奋进之姿永葆强核报国之志,以躬身之为锻造成事之功,共担祖国核事业这项光荣使命,共圆核工业强国这个宏伟梦想。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孙宝国委员:促进食品包装材料再生利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食品接触用包装材料节能减碳,是食品饮料产业链减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其中,食品接触用金属包装容器,数量基数庞大,增长迅速。与此同时,食品接触金属包装材料原级再生利用面临材料合规性问题,以及政策法规不清晰,缺少标准支撑,缺乏税收优惠政策等。
建议完善产业链回收再生利用相关法规,如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针对食品接触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规定;完善食品接触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再生利用产业链技术规范,明确再生回收标识要求,细化食品安全及质量标准要求;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原级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开展再生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碳排放及标准体系等研究,推动食品接触材料的原级再生利用尽快落地。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委员:推动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发
加强部际协同 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何建中建议,建立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之间的部际协同机制,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科学统筹各方科技力量和资源联合制定研发规划,系统构建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的技术发展路线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装备建设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何建中建议,要重点加快深远海航行装备、安全环保应急响应与打捞救助装备、通讯导航系统以及航行关键配套设备的研发。“包括大型液化气体船、深潜器、极地重型破冰船、极地救生设备、特种推进装置与系统等。”何建中说。
除此之外,在关键技术和安全保障手段方面,何建中认为,我国的深远海航行装备与安全保障的技术标准不健全,国际标准制订的话语权不足,无法支撑自主设计和制造的需求,深远海航行与资源开发的安全保障手段缺乏。因此,他建议,要加快推进深远海航行装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关,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建议国家列为科技专项重点支持,进一步推进深远海安全保障技术、航行与安全保障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以及规范标准体系与工程软件技术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陈赛娟委员:建立国家级重大疾病专病数据库平台
建立国家级重大疾病专病数据库平台,制定专病数据集标准。“由于临床诊疗与生命组学数据本身呈现多源异构的性质,并且专病数据业务流程由于涉及多个环节,目前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共享在技术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为此,她建议根据专病的特点,优先聚焦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疾病,建立国家级的全国重大疾病专病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和规模化地收集专病信息。
她表示,开展重大疾病专病数据库对数据采集质量及规模要求较高,单纯的学科能力已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还需要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如需要临床医学、临床研究管理学、生物信息学、IT业务人员和统计人员等共同努力。
她同时建议探索重大疾病专病数据共享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杨孟飞委员:让太空资产保护有法可依
近年来,国际航天发射次数显著增长,在轨航天器数量快速增加,在轨活动日益频繁,空间碎片环境恶化,使得太空资产保护问题愈显突出。我国太空资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他国航天器抵近、空间碎片碰撞等系列安全风险。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也存在空间碎片监测能力不足、航天器防护与规避能力弱等问题。
为避免国家战略资产受到损害,我建议,积极主动推进太空资产保护政策制定,让太空资产保护活动有法可依,同时对外宣示我国对太空资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从国家层面建立我国航天体系与其他国家航天机构的协调机制,着力构建空间碎片环境监测体系,发展空间碰撞预警与自主规避技术,推动空间碎片清除能力建设,有效保护太空资产,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目标实现。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钮新强代表:开展全国水库淤积情况普查
我国现有水库约9.8万座,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水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造成影响大坝运行安全、降低水库兴利效益、增加水库淹没浸没损失、损害水生态环境等系列影响。建议开展全国水库淤积情况普查,摸清现有水库实际可利用库容、淤积速率、淤积发展态势及危害程度、淤积物构成等基本情况,加强绿色清淤技术及装备研究,积极推进水库清淤及淤积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试点,为全国实施水库清淤及淤积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奠定基础。(张蕃)
注:文章内容整理自媒体采访内容及学会公众号推文,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