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何简、简什么、怎么简?对话“极简生活”的年轻人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为何简、简什么、怎么简?对话“极简生活”的年轻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2-04-22 09:40

  捐出一年穿不到三次的服饰、精简掉躺在家里“吃灰”的物品、净化被各式App充斥的手机桌面、删减例行公事式的无效社交……近年来,极简生活理念被不少年轻人接受,从身处象牙塔的学生到自行支配财务的上班族,纷纷开启自己的极简生活。

  什么是极简?从何“简”起?在物质条件逐步改善的当下,这些年轻人为何选择极简生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展开了调查。

  “该给生活做‘简’法了”

  约10年前,豆瓣、天涯、知乎等网络社区刮起了一股极简风,如今,参与话题讨论的人群增长了数十倍,一些小组成员已突破36万。在网络空间里,他们讨论消费观与生活观,思考人与物的关系,分享选择极简之后的生活体验。

  不久前,24岁的武汉女生毛毛在社交平台发帖,取名“2022年记录我的极简生活”,并在回复栏里记录下这天的极简行为——出掉一个拼图,无新入手的商品。

  “家里的东西看起来很多,实际大部分都是闲置。”毛毛去年毕业后入职当地一家事业单位,半年多时间里,约11平方米的合租房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书桌下堆满囤积的沐浴露与护发素,衣柜的门无法合拢,房间四处散落着玩具、过期零食……因为酷爱收藏杯子,毛毛屋里还有十多个形状相似的保温杯。

  “原来不仅没想过扔,还总觉得缺东西。”毛毛说,“该给生活做‘简’法了。”在她发帖的社区,情况类似的人不在少数。

  “95”后女生小熊大学毕业后从湖北来到广东,目前就职于深圳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曾经的她热衷于购入最新款手机、名牌包,生活空间一度被各种杂物占据。

  谈及极简的初衷,她说,整理的过程就像在审视内心的欲望。扔掉不需要或可替代的物品,只留下生活的必需品,既能给身心减负,也避免被不必要的欲望绑架。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任志洪指出,频繁购入商品、接收“短频快”的信息,是一种无意识的成瘾行为。“但这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快乐,这反而会让人焦虑和空虚。”

  极简生活该“简”什么?

  什么是极简生活?“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环保、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创办极简生活讨论小组的网友奥斯卡在其个人主页分享道,极简生活的本质是将时间和精力整合并有效利用,追求价值最大化。这其中包含了对物品的“断舍离”,克制无意义地刷新信息流的欲望等。

  小熊在网络上发了一个题为“没用的家具家电一律不买”的帖子,通过这个精华帖,网友看到小熊的家里有一尘不染的沙发和餐桌,厨房只有几样简单调味品,看不到杂物。“极简不是比谁的东西更少,真谛是‘物尽其用’。我希望家里不再杂乱无章,注意力不被分散。”小熊说,“朋友常戏称我家是‘家徒四壁’风,实际居住体验很好。”

  不过,生活是具体的,选择极简的小熊,一度面临家人的不解。“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是有困难,但我坚持和妈妈沟通。”小熊感慨道。半个月下来,在她的带动下,再加上此前购买物品失败的教训,妈妈也渐渐开始减少购买。小熊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极简主义“安利”。

  记者梳理发现,极简实践的场景渗入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整理电脑桌面无用文档;和过期的保修卡、单据说再见;只下载跟工作相关的App等。这些极简生活的方式,还契合当下时髦的绿色低碳风潮,例如尽量少买东西,并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旧爱”出售和赠送;将用完的快递盒拿来做收纳袋,最大限度开发物品的使用价值。

  极简的背后是提质

  过去,极简生活被认为是精英阶层的专属,“主动且自愿过极简生活的人往往生活富足且经历过选择的压力。”一位极简主义倡导者曾公开表示。

  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尝试极简获得全新的生活体验。有人克制了消费欲望,用省下的钱完成了一次期待许久的旅行;有人因为提高了做家务的效率,用余下的时间学习了一门新的技能;有人减少接触“短频快”的视频与新闻,收获了良好的睡眠。

  在极简生活8个月后,90后的莎莎最大感触是幸福感与专注感明显提升,“自己对于需要的、喜欢的东西有了更清晰的概念,冲动消费明显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东西也可以很快找到。固定浏览网络信息的时间和来源后,记忆力也有所提升。”经此一“简”,莎莎“感觉生活更有趣了”,这种满足感促使她持续极简。

  来自山西的范瑶热衷于流浪动物救助活动,因为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网络社区“极简生活”小组的分享帖。范瑶发现,初入的组员常提出疑问:断舍离的物品如何处置?范瑶积极发帖,呼吁大家将不用的床单被套、废弃的保暖用品捐给河北燕郊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她曾担心邮费可能产生阻碍,但没想到网友们响应热烈,纷纷表示自己出邮费,“一天之内有十几个人私信我说要邮寄。”

  与记者对话的年轻人中,不少人还提到内在的极简,例如“拒绝被动参与的无效社交,试着通过深呼吸和静坐消解胡乱的思绪。”26岁的常静说,为了提高行动效率,他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列一份行动计划表,再按照规划,集中注意力推进,“厘清生活中重要事项的优先级才能有的放矢。”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李向振表示,极简生活渐成风潮与近年来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极简的背后,既包含了人们对消费观、人生观的思考,也凸显出新时代的人们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耐心,和拥抱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记者邓楠)( 文中毛毛、小熊、莎莎、常静为化名)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安:4.8万吨独塔斜拉桥成功转体

  • 内蒙古扎赉特旗:积极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