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疫情之下,一家医院的日与夜 ——上海瑞金医院战疫观察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疫情之下,一家医院的日与夜 ——上海瑞金医院战疫观察

来源:光明日报2022-05-23 09:23

  疫情之下,大型公立医院如何守住疫情防控的“安全线”,更好守护患者救治的“生命线”?自今年3月1日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两个多月间,记者数次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深入总院区、定点医院和其管理的多家方舱医院采访。

  一次次走进疫情中的医院,最强烈的感受是——紧张而有序。无论是和病毒“短兵相接”的“遭遇战”,还是“大本营”“分战场”的“多线作战”;无论是方舱建设,还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我们看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之下,一项项鲜明的规范和制度在这里铺开。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承担的任务也在变化,但防疫抗疫与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没有变,医疗服务的标准没有变,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从一家医院的坚守和作为,可以窥见上海战疫的一个侧面。

  和病毒“遭遇”:“我们没有推脱过一位病人”

  4月26日下午4点半,43岁的石阿姨在心外监护室医生的呼唤中睁开了眼睛,迎接她的是“修心术”后的新生。当天,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心脏二尖瓣替换术。

  据介绍,这台手术属于限期手术,患者心脏里的细菌赘生物已达3厘米,且活动度较大,一旦发生脱落,可能导致大面积脑梗或其他重要脏器的梗塞,危及生命。“疫情期间来求医的,病情都特别危重,科室一直开足马力,应治尽治。”赵强说。

  这一天,另一间手术室里,人称“妖刀”的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彭承宏教授,正在为胰腺癌中晚期患者实施“胰腺全切术+全胃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术”。这只是彭承宏当天连续3台手术中的第一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告诉记者,为切实解决市民就医困难,4月26日起,瑞金医院在闭环管理下全面恢复医疗业务。此轮疫情以来,瑞金医院门诊(含互联网门诊)43个诊疗科目始终正常开诊。“和病毒遭遇是难免的,自始至终,我们没有推脱过一位病人。”宁光说。

  急诊不停,门诊全开——严峻疫情下,做到这点并非易事。这是一家三甲医院的担当,更离不开反复演练形成的一整套医疗总体方案。“不管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患者送进来,我们坚持简单的隔离、完全的救治。”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海涛说,“简单的隔离,就是给患者佩戴一个防护面屏。与此同时,救治有序进行。”

  疫情期间,没有核酸结果的紧急手术,在瑞金医院进行了很多台。事实上,本轮疫情初期,瑞金医院门诊就有散发阳性患者就医。在整个疫情期间,瑞金医院从未关闭门诊,切实保障了基本医疗。

  “严格的分区管理、楼宇管理和内部分级转运体系起了作用。”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介绍,“我们将外来患者较多的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与相对固定患者的住院部进行分隔,实行相对分区的闭环管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在急诊室外设置缓冲区,在住院部每个病区都设有过渡病房,在手术室设立专属手术室,确保既可以收治需要治疗的密接者和防控区就诊患者,又能保证整个主院区和病房的安全。”

  多战场作战:方舱“尖兵连”,重症“守护者”

  4月29日20时,瑞金医院总院区办公楼内灯火通明。全院的运管指挥中心就设在这里。墙上,一面鲜红的党旗和瑞金的红色队服一起,成为鲜明的瑞金标识。

  大屏上,重症监护室、负压抢救室、方舱医院、肿瘤病区等各个“分战场”的情况实时呈现。依靠高效的指挥系统,瑞金医院承担起多线作战的艰巨任务。

  相隔不远,院史馆的一间会议室里,围绕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专家会诊从当天下午4点半开始,仍在夜色中继续。

  会诊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主持,借助远程对话、床边会诊可视化系统,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院级专家团队共同“望闻问切”。这样的会诊每天都在进行。

  “自3月17日起,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作为后备定点医院正式启动整体转换,包括原病房加床和门急诊区域方舱病房改造,两天就将收治容量从核定的800张床位迅速扩容至2000张床位,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瑞金医院副院长赵任介绍,“随着如世博展览馆、国展中心等万人级别的方舱陆续步入正轨,我们又快速完成‘再转型’——转变为收治轻型以上确诊病例,如10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发作期病患、有基础疾病病患等。”

  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一直驻守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在上海市级定点医院中,我们是收治较多危重症患者的医院之一,在切实降低死亡率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建立起一套重症救治系统。”陈德昌介绍。

  在方舱医院的建设运营中,瑞金医院同样派出了一支“尖兵连”。这段时间,作为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有了个新头衔:“方舱拓荒队长”。

  从3月中旬开始,上海迅速建造市区两级方舱医院。瑞金医院管理团队全程参与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4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方舱医院建设。陈尔真领衔的团队走过了7个工作点,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尤其是8万人的超大型方舱建设。在方舱医院的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医疗服务、生活保障及综合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都作出了探索。

  4月30日,嘉荷新苑方舱医院关舱。这里是上海首个非医疗机构改建的市级方舱医院,也成为率先关闭的市级方舱医院。关舱前夜,透过大屏,记者看到,走道的椅子、门口的垃圾箱,每个角落都清清爽爽。“除了医护穿着‘大白’,这里的医疗细节没有变,服务标准没有走形,确保实现了同质化医疗和护理。”瑞金医院副院长邱力萍说。

  医疗科研不停步:以科学和规范守护人民健康

  进入5月,瑞金医院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全部恢复。瑞金医院医务处处长高卫益明显感觉到,线上线下的人流都多了起来,还有不少外地求医者的身影。

  “五一”期间,瑞金医院门诊总量近3万人次,其中,门诊量最大的科室是高血压科、疼痛门诊、肾脏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互联网门诊接待6869人次,开具线上处方3846张。互联网义诊接待2100余人次。

  5月17日,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首日,瑞金医院门诊大厅秩序井然,市民在导诊台、挂号等窗口有序排队。在居民代配药服务点,不时有社区志愿者带着几十张医保卡来咨询、挂号。为了方便病人,避免往返劳顿,瑞金医院放射、超声等诊断科室也全面启动,加强了人员配备,患者无须预约即可当天做CT和核磁共振、超声等检查。

  高卫益告诉记者,当天,瑞金医院近2000名医护人员在各个岗位为病人服务。截至上午11点,瑞金医院门诊接诊3700余人,出诊专家70位,互联网预约700位。为保障急诊工作连续不间断,瑞金医院近日启用的急诊急救第二诊疗区特地配备了3间诊室、10间临时观察室和2间负压舱,确保各种疑难重症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一个多月前,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瑞金医院总机的咨询量激增,医院许多员工报名成为志愿者接线员。医院迅速将总机、话务座席扩容,增加电话运能,并重新录制总机语音录音,将门急诊咨询分机设置为快捷键转接的方式,提高转接效率。上海疫情之初,瑞金医院就陆续派出了数百人的队伍分赴高校、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当发现互联网门诊的药物配送困难时,瑞金300多位医务人员又主动报名成立志愿者服务队送药上门。“在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架起医院和市民最快沟通的桥梁。”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俞郁萍说,“眼下,医务人员工作重心也将逐渐从抗疫战场回归基本医疗,满足人民医疗服务需求,全力做好人民健康保障。”

  5月17日,瑞金医院手术室共完成72台手术。正在专家门诊出诊的瑞金医院副院长、淋巴瘤专家赵维莅说:“大家都很振奋。特别开心的是,一位此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之前在外院进行CAR-T治疗,病情得到部分缓解,上海疫情期间经过我们团队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完全缓解,今天专程送来了感谢信。”

  疫情期间,抗疫不懈怠,救治不停步,重大项目研发也没有丝毫松劲儿。继4月26日瑞金医院启动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180度旋转束治疗室首批受试者治疗后,这一精准治疗研究又有了新进展。“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宁光说,“我们要全力以赴在今年完成各项临床试验,让国产首台质子装置造福肿瘤患者群体。”

  在瞿介明看来,从确保基本医疗持续运转,到防疫、抗疫救治高效进行,瑞金人的努力在于,一直以科学精神为指导,不断设计、演练、打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根据疫情发展和实际工作,挑战自我、扩充内涵,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颜维琦)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唱针落!战歌化作砍向侵略者的“大刀”

  • 走起!大橘带你打卡四季北京中轴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