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英国16世纪哲学家培根说:“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使人深刻。”成人科普阅读有利于提高成人科学素质,也能帮助人们科学地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成人科普阅读可协调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人的内在发展,可以更好地释放人的潜能。
一般说起科普容易联想到青少年科普,其实成人科普同样有现实的、迫切的意义。成人是生活中的决策者,成人的理性水平对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而青少年是在成人形成的环境中成长的,父母师长的科学素养无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那么针对成人受众,什么样的科普作品更适合他们呢?
首先,作品应更侧重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科学求真的元素,对于西方科学的接受,更多是因为接受其应用层面的价值。直到今天,提到科普,还是更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层面。科学知识的传播固然十分必要,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科学素养意义重大,可以发展人们的理性,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与青少年相比,成人的社会阅历更多,对社会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在科普作品中可以有更多科学人文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使成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人文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满足成人的阅读期待。
成人当然也有好奇心,但相比于青少年单纯的对未知的好奇,成人更多关注未知的意义。成人的职业大多基本定型,成人科普阅读的意义更多在于传播科学精神,提升成人的理性,这对于各行各业及日常生活都有着即刻改善的现实意义。看看各种伪科学谣言的传播,就知道科学精神的普及仍然任重道远。
第二是作品的时效性。成人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注意力更容易被时效性强的内容吸引。
科普作品需要注重时效性,多与新闻事件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科技前沿发展,或者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关注大众生活中近期的热点,这样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注意作品简洁凝练,言之有物,让读者开卷有益。
第三是作品的易受性,易受即容易接受。科普作品容易被接受,才会引发读者的兴趣,才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要让科普作品容易被读者接受有很多方法。比如一些科普杂志中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图片使很多内容变得一目了然,甚至包含了文字难以传达的信息,不仅容易理解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读图是科普作品的发展趋势。
在当下融媒体发展的时代,注重科普作品的多媒介展现也有益于作品的传播,比如音频版本很适合繁忙的成年人在做其他事务的同时收听,科普短视频则使科普从书本走向社交媒体,大大增加了科普的立体性和互动性。
要增加科普作品的易受性,还需要注意对读者分层分群。成年读者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关注点,科普作品需要增加对于不同群体的针对性,细分读者群。
科普不只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将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普及受众,传播科学求真的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对于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