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学者建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能源·生态 > 正文

专家学者建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来源:光明网2022-08-05 16:07

  为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相关理论研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在近日举行的“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跨专业角度建言献策。

  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之基

  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王怀超认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需要站在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观点,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周文从农耕文明孕育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孵化出世界最早的生态管理制度、形塑个体尊重生态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发。在他看来,开展生态文明研究,不仅要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更要有历史观、文明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认为,要正确认知“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差异,实现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生态正义与劳动正义二者统一。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方世南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着丰富多样的深刻内涵。既体现为为人民创造和提供更多物质财富、更多精神财富和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上,又体现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上。

  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提出,实施增值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资金、技术、劳动等投入,将自然资源进行形态转换,是服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他强调,在增值自然的多赢方案实践中,中国具有产能引领地位,但话语、标准、技术创新地位与之尚不匹配。为此,应尽快出台分布式光伏的标准、技术、话语、系统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对外传播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跃勤认为,在全球资源过度开发破坏枯竭、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立足国情,转变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优化绿色发展政策、创新绿色技术,加大投入、增强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质在于如何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良性互动;关键在于保障生态保护者权益,履行生态受益者义务。他建议,政府应在立法、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积极有为,市场要厘清产权主体、理顺供求关系务实有效。此外,媒体、NGO、社区绿色传播机构等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绿色行为,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答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之问

  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看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征是生态优先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环境美丽的现代化、资源高效的现代化。他建议从六大方面入手,一是推进生态产业主导化,让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生产活动的主旋律。二是推进生态环境景观化,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不断递增的审美需要。三是推进生态资源高效化,通过自然资源生产率领跑者制度促进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推进生态空间特色化,形成“一城一品、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新风貌。五是推进绿色创新自主化,充分发挥创新驱动重要作用。六是推进生态制度体系化,以高效的生态制度实现高效的生态治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周琼提出,西南地区是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是生态安全最突出的区域。为此,应重建本土生态系统,筑牢我们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首任院长段昌群提出,实现高原湖泊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把环境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在代表会议主办方进行总结讲话时指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交流讨论,以理论之思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之问,从哲学基础、历史规律、现实动力、发展抓手等方面贡献了宝贵智慧,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吴瑛)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