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新恶棍”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新恶棍”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2-21 16:47

  由于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和人为活动,使得外来物种入侵成为全球所面临的生态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中国是遭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近两年,我国先后通过实施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侵害,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目前全国各地已启动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普查。相信大家对罗非鱼不陌生,但这种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美味,也可以是入侵物种,早在2014年,尼罗罗非鱼就被列入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成为第三批被列入该名单的外来物种。

  什么是尼罗罗非鱼?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aidae),包括口孵罗非鱼属(Oreochromis)、罗非鱼属(Tilapia)和帚齿罗非鱼属(Sarotherodon)3个属的100多个种类,在我国最常见的品种包括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泛、生长速度快和繁殖能力强等一系列适合养殖的特点,因此被引种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水质干净和食物充足的时候,罗非鱼鱼骨刺少,背肌厚,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有数据表明其蛋白质的含量比鸡蛋高30%,含有50.45%至51.57%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推荐的蛋白质来源,近几十年来被引种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其养殖产量占到了全球淡水养殖产量的11%,极大促进了全球渔业发展。

  在众多的罗非鱼中,引种最广,养殖量最大的种类为个体较大的尼罗罗非鱼,属于帚齿罗非鱼属。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从苏丹引进了尼罗罗非鱼,经过多年的单养、杂交,尼罗罗非鱼一年即可生长到半斤以上。尼罗罗非鱼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体色呈黄褐色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体两侧有9条与体轴垂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

  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最适生长水温24~32℃,在30℃时生长最快。尼罗罗非鱼在广东和福建一带1年可产卵3~4次,每次间隔30~40天,怀卵量在1000~2000粒,与其他鱼类相比,产卵量可能较低,但是罗非鱼会挖窝繁殖且雌鱼会将卵含在口中孵化和育苗,这导致了它们的后代具有极高的存活率。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平时主要取食浮游植物,也会取食水生昆虫和小鱼小虾,食量巨大。

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新恶棍”

尼罗罗非鱼(图片来自网络)

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新恶棍”

罗非鱼雌鱼口含卵(图片来自网络)

  尼罗罗非鱼危害有多大?

  尼罗罗非鱼作为罗非鱼中的主要养殖品种,和其他罗非鱼一样,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由于养殖的失败,物种逃逸以及管理不善,使尼罗罗非鱼在中国逐渐野化,成为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我国南方成为淡水领域的新霸主。目前在广东省境内的主要河流均有尼罗罗非鱼野生个体的存在,并且建立了自然种群。尼罗罗非鱼种群数量的激增,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第一,罗非鱼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会与本土鱼竞争食物资源,影响本土鱼类的生存和繁殖,第二,罗非鱼还会捕食本土鱼类的鱼卵及幼鱼,影响本土鱼类生存和种群的延续,这会导致渔业捕捞量和渔民收入的降低,第三,罗非鱼食量巨大会影响水中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且罗非鱼还有挖掘和扰动行为,会引起水体的浑浊,导致水质进一步的恶化。

  如何防治尼罗罗非鱼?

  喜欢罗非鱼的人可能会说:让吃货们上!但是事情可不是这么简单,在我国,罗非鱼应该有三种类型:一些较好的河水中的野生罗非鱼、一些水质较差的河流中的野生罗非鱼和一些养鱼场中的罗非鱼。养殖的罗非鱼味道极好,但是一些野外的罗非鱼由于生长在腐质较多且污染较重的水中,会有较重的土腥味,导致人们对野外的罗非鱼接受度普遍比较低,被认为是“粪水养出来的”,所以人们宁可花钱去市场买,也不会去吃这些野生罗非鱼,这导致流入野生环境的罗非鱼不能被人们捕捉,从而造成了更广泛的入侵。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但有关外来鱼类入侵的防治方法却极为有限,目前关于罗非鱼的防治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捕捞,或放养肉食性水产动物进行控制,另外,还可以加强养殖的管理,以及加强罗非鱼监测与防控技术开发。

  作者:马美琪(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新恶棍”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