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1-28 14:00

  牛羊养殖效益较高,最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牛羊调运非常频繁,运输环节出现的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长途运输会给牛羊带来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对动物造成机械损伤和精神抑制。

  从动物福利的角度,也要求人类为动物提供适合的营养、环境条件,善待动物,正确地处置动物,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人类在合理地利用动物同时,能获得可持续的最大利益。

  随着时代发展,食品卫生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动物肉质安全的宗旨要贯彻养殖的各个环节。因此,如何减少牛羊运输应激已成为研究热点。

  什么是牛羊运输应激?

  牛羊运输应激是指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拥挤、闷热或寒冷、噪声、禁食、禁水等,对牛羊产生的较大刺激,导致被运输牛羊的代谢、免疫能力和行为改变,使病原更容易侵袭牛羊的机体和诱发疾病,最终导致牛羊生产性能下降、胴体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肉牛运输车辆(图片来源网络)

  造成应激的因素有哪些?

  1、动物的类型和年龄:牛羊的年龄、体况、性情等是影响运输应激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运输前后动物的状态也会对牛羊造成影响。

  2、装载密度:在高密度和低密度运输时,牛羊易发生挤伤、跛行等不利情况,而这些损伤又会进一步加重运输应激。

  3、运输时间、距离和速度:研究表明每段运输时间应避免超过30小时。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转弯和停车时均要先减速,否则容易造成牛羊摔倒和踩踏。

  4、运输距离造成的牛羊缺水和饥饿:例如跨省或跨区域、中间过夜的长途运输,可能会造成动物体质下降,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容易诱发疾病。

  5、天气和环境:运输车内的温度、湿度、气体交换等会受外界天气和装载密度的影响。而且运输途中一般都是封闭式,空气不流通、排泄物未及时清理造成细菌滋生,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牛羊应激反应。

  6、牛羊装卸载:除了运输过程中的应激,装载和卸载牛羊的过程,也很容易导致动物应激或者体表的擦伤、跛行等。

  牛羊运输应激有何危害?

  出现应激反应对牛羊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繁殖力下降以及畜产品品质降低等。

  1、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2、发生应激时,动物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3、应激反应可使动物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催乳激素等分泌减少,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畜性腺萎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造成早期吸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4、应激敏感动物在有应激源作用时,不仅其生产性能降低,还常发生生理病变,从而影响畜产品品质。例如肉质松软、肉色变淡,呈灰白色、水分渗出等。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感冒、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烂嘴、拉稀等症状(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避免牛羊运输应激,需采取什么措施?

  因上车、下车,长途颠簸等长期处在非适宜环境和条件刺激下,应激反应不可避免。但养殖户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消除部分可避免的应激因素,减少应激反应的强度及其引起的危害。

  (1)上车前

  应具备完善的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运输前连续观察数天,确保精神、采食等状态均良好。计划完善的运输方案,包括运输时间和季节的选择、路线规划、运输车辆的车型和规格选择等,可因时因地制宜。做好物品、药品、人员等准备。

  装车前牛羊应当空腹或半饱,不宜饲喂后装车,以防腹部内容物多,车上颠簸引起不良反应。

  装车时,车辆应停放在高台处,让牛羊能自动上车,上车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拥挤造成挤伤、跌伤。装车后,要清点牛羊数量。

  (2)运输途中

  汽车起步或停车时要缓慢、平稳,中途要匀速行驶,避免急刹车。运输中休息频率一般100公里或2—6小时停车检查、休息一次。

  运输途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牛只倒下。如果发现有牛倒下,要及时赶起,防止被踩。

  夏季白天运牛要搭凉棚,冬天运牛要有挡风。一般短距离运输,途中不喂草料也可以,但需要饮水。

  长途时选择停放预定的时间和地点停放车辆,车辆置于阴凉处并检查牛羊状态,可适量补水但不要过量,少量补充青饲料等。

  (3)卸车

  到达目的地后,汽车可停放在有高台的地方,让动物自己走下车,切勿拥挤。确保动物安全下车,并清点数量。

  下车后不能立即喂料和饮水,先让牛休息5~6小时后,再开始饮水,饮水要限量,此时不宜喂草料,而且第一次喂养不要喂得太饱。

  进舍第1天只喂清水即可,一般1天以2小碗麸皮水(并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为宜,第2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饲喂青饲料,并加喂清热解毒、抗感冒、健胃类的中草药(中草药至少需连续饲喂1个疗程)和电解多维;第3天起开始饲喂精饲料,2次/天,0.5 kg/次左右,间隔8 h以上再喂,饲喂后要饮足水。

  第1周以粗饲料为主,略加精料;第2周逐渐加料至正常水平,确保牛羊健康无病、完全恢复正常后进行驱虫、健胃、疫苗接种,方可转入大群。

  我国畜产品养殖位于世界前列,牛羊存栏量连年增加。每当牛羊出栏季节在运输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应激状态,众多研究已证明运输应激将影响牛羊抵抗疾病能力,导致生理机能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品质,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牛羊运输应激。

  作者:张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王晓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