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想rua!它是皮卡丘的原型 卖萌界的扛把子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好想rua!它是皮卡丘的原型 卖萌界的扛把子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1-28 17:36

  在现实世界里,有一类可爱的动物,名叫鼠兔,英文名是“pika”。皮卡丘就是以鼠兔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鼠兔的外形和皮卡丘一样可爱,兼具兔子的外形和鼠类的神态,因此得名。

  图源:摄图网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鼠兔是个“小不点儿”,体长通常为10.2-30.2厘米,和一个土豆差不多大,皮毛柔软浓密。目前已经发现90多种兔形目种类,如藏鼠兔、东北鼠兔、伊犁鼠兔、高原鼠兔、大耳鼠兔等。其中有30种属于鼠兔科,其他属于兔科。

  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以及亚洲中部地区的高原或山地,在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欧洲也有少许分布。鼠兔仅包括30个物种,其中有24种在中国境内被发现,10种仅在中国有,其中9种是西藏特有种。

  鼠兔栖居于各种山林、草原之中,一般挖洞居住或利用天然石缝群居。白天外出活动,叫声尖锐,跑步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

  如何克服寒冬?鼠兔有奇招!

  高原鼠兔属于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体重约150克左右(体重范围是110克-210克),小巧玲珑,性情温顺,比家兔敏捷不少。高原鼠兔分布在青藏高原3000米-5100米的地区,作为植食性动物,它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图源:Keith Kohl

  最开始,科学家猜测,在异常寒冷的冬天,鼠兔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生存和高而恒定的体温,因而需要的食物量也会增加。

  于是,研究人员采用双标记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方法,在野外测定了自由活动的高原鼠兔在冬季和夏季的每日能量消耗。但高原鼠兔在冬季的能量消耗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夏季降低了30%左右。

  研究表明,鼠兔不仅会在冬天降低自己体温,还会减少活动。通过测定还发现,冬季鼠兔的代谢水平也降低了。最终就得出了结论:在冬季,高原鼠兔总能量消耗的下降,主要是通过降低代谢水平、降低体温和减少地面的活动量来实现的。

  图源:百度百科

  不仅如此,鼠兔还会取食牦牛的粪便,以在冬天获得额外的能量来源。冬季,在牦牛密度高的地区,高原鼠兔的数量会更多,并且它们跑到寒冷地面上活动的频率会更少。

  实际上,牦牛和鼠兔都是取食牧草的物种,在食物资源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如果一方吃得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另一方的食物资源,因此,同一区域的牦牛数量多,鼠兔数量应该越少才是。

  高原鼠兔取食牦牛粪便 | 底图: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而本应抢夺草类的两位竞争者——牦牛和鼠兔,居然能打破这个关系,变成了牦牛数量多,鼠兔数量也多的状况,这就是因为鼠兔奇特的取食行为了。 保护鼠兔,迫在眉睫!

  鼠兔不仅需要生活在凉爽潮湿的地方,而且只有在有大块岩石、周围有溪流或者河流的地方才能正常繁衍。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鼠兔曾被误以为是老鼠的一种,长期被归为高原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人们曾试图将其赶尽杀绝,恶劣的生存环境、大量天敌、规模化灭鼠兔活动,让大多数鼠兔种类都在走向消亡。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已经将鼠兔列为当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

  例如伊犁鼠兔,是新疆的特有物种,生活在天山山脉高寒山区,也是世界濒危物种,目前已不足1000只。

  图源:央视新闻

  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希望,把鼠兔和它所在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和管理。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有存在的内在价值,而其内在价值应该是独立于人对它赋予的价值之外。

  如果我们还想在现实中看到可爱的鼠兔,而不是只能在屏幕里看皮卡丘放电,就请保护环境,爱护鼠兔。

  END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中科院物理所

  国家地理中文网、央视新闻

  整理:董小娴 蔡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