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昕 北京天文馆研究馆员
最近的年度大彗星C/2022E3(ZTF)的出镜率颇高,其实它最亮时也就将将能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之所以备受关注,可能是因为很多年没有北半球观测条件比较好的彗星出现了。
C/2022E3(ZTF)彗星,山东大学(威海)任大勇 摄
在距离太阳五千亿至一万亿公里处,温度已经非常低,那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脏雪球”,也就是处于原始状态的彗星。它们以很长的周期绕太阳运行,大多数都永远不会跑到太阳系内部来。大约70年前,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Oort)提出了太阳系边缘存在原始彗星“聚集区”的说法,这片神秘的区域也被命名为奥尔特云。
C/2022E3(ZTF)彗星很可能就是奥尔特云无数“脏雪球”中的一个。冰冷的奥尔特云中也并非一直平静,脏雪球们和周边其他小天体的运动,甚至是恒星引力的影响,都会产生一些扰动。几十年前,C/2022E3(ZTF)彗星就在这种扰动下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如今来到太阳系的中心区域。
从彗星的名字里,我们能看出关于它身世的一些线索。以这颗彗星为例,“C”代表它是一颗非周期彗星,这次离开后下次即使有幸能再次回归,估计也是数百万年后了。“2022”是它被发现的年份。年份后的字母表示发现的月份,26个英文字母里除去“I”和“Z”,其余的24个字母每个代表一个“半月”,“E”就代表了3月上旬。最后一个数字表示这颗彗星是这个月被发现的第三颗彗星。
在彗星的命名规则中,最后一部分通常是发现者的名字。例如大名鼎鼎的1P/哈雷彗星,有我国天文爱好者张大庆参与发现的153P/池谷—张彗星等。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以望远镜来命名的彗星,比如出镜率很高的Pan-STARRS,也就是“泛星”望远镜。而发现这颗彗星的ZTF,同样也是一个大视场巡天的“神器”。
发现E3彗星的望远镜。图片来源:ZTF官网
ZTF全称是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可以翻译为“兹维基瞬变源探测设施”。这台望远镜位于美国南加州的帕洛马天文台,现在由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负责运行。该设备是为了纪念瑞士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兹维基,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一台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望远镜,你没看错,它着实是一个老古董了。2017年,16个拼接的6K×6KCCD让这台望远镜焕发了新生。
ZTF望远镜是一台1.2米口径的施密特折反式望远镜,特点是焦比只有f/2.5,可以获得很大的观测视场,虽然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但成像质量依然优秀。超大靶面的CCD探测器使它拥有了47平方度的超大视场,大约可以盛下188个月亮。当然ZTF不是用来观测月亮的。优秀的台址观测条件,使它单次曝光30秒可以观测到20等左右的天体。
ZTF之所以能够做到高速巡天,和它后端的快速、精准的数据处理系统是密不可分的。简单地说,就是它可以在观测后的短时间内识别出有小幅度光变和移动的暗弱天体,并自动发出报告。2022年3月2日,一颗彗星在距离太阳6.4亿千米,只有17等的时候被ZTF拍到,它就是C/2022E3(ZTF)彗星。
随着越来越多大视场巡天望远镜投入使用,许多彗星在很暗的时候就能被观测到,这也使得天文爱好者用传统方式发现彗星变得越来越难。在观测太阳系小天体的同时,ZTF还能发现超新星、变星、快变活动星系等重要天文观测目标,它既是“小而精”的天文研究工具,也是“老镜新用”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