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甲流来袭,我们要如何应对?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健康生活 > 正文

甲流来袭,我们要如何应对?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3-02 13:33

  最近很多人不幸中招“甲流”,陆续出现了头痛发烧的症状。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和普通流感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最近很多人感染了甲流?

  甲型流感有高发期。根据既往的流行病研究,我国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1-2月份呈冬季流行模式,北纬27度以南的省份4-6月为流行高峰,北纬27-33度之间的省份每年1-2月、6-8月呈双高峰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结构常发生变异,每隔2-3年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引起季节性流行。

  此外,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众多,除常见的禽、猪、人等常见宿主,同时还能感染马、海报、水貂等哺乳动物。

  感染甲型流感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甲流病毒具有潜伏期,其潜伏期通常为为1~7天。患者一般在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症状出现后12~24小时会显著加重,24小时内达到高峰,成人及较大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患者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同时可伴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部分高危人群感染后会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肺炎,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 心脏损伤、 肌炎、横纹肌溶解和脓毒性休克等。

  我发烧了,如何判断我得的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新冠相比,甲流由于病原学差异,其临床表现、传染性、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不同。

  较普通感冒而言,甲流患者的全身症状更重,多伴有高热(39-40℃),部分出现寒战,发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更多,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同时传染性更强,具有明显季节性。

  怎样才能预防甲流?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病毒。

  重症人群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并发症患者、肥胖(IBM>30)、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包括甲流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增强体质、 注意手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等,同时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感染甲流后,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若确诊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对于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若患者出现基础病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或出现重症表现,如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7咳脓痰、血痰、胸痛,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腹泻、合并肺炎等症状,需及时住院治疗。

  普通人是否有必要提前购买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进一步扩增,同类药物还包括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作为处方药物,需到医院就诊,由医师进行评估后开具使用。

  对于轻症或非重症患者,发病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充分评价后再考虑是否予以抗病毒治疗。

  对于重症或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检测结果,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48小时后开展抗病毒治疗依然可获益。

  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儿童需按公斤体重进行剂量换算,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

  为什么要重视农村地区重点人群防控?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对于重症风险患者疾病进展较快,对于农村相对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需加强对于重点风险人群的防控和教育,从而进一步降低甲型流感病毒的影响。

  对于广大农村居民,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农村地区高龄及儿童等风险人群的教育,加强手卫生习惯,注意佩戴及更换口罩,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等。同时可结合中医辨证,加强对甲流的预防及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及时送医就诊,以争取最佳诊治时间,对于甲型流感确诊的重症患者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策划:张梦凡 谢芸

  审核专家:杜博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

甲流来袭,我们要如何应对?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