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惠农民】杂食“大胃王”—— 甜菜夜蛾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智惠农民】杂食“大胃王”—— 甜菜夜蛾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3-06 13:5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的提高,蔬菜害虫的防治受到高度重视。

  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传统项目外,过去几年,农业部相继启动了针对重大蔬菜害虫以及蔬菜害虫抗药性、蔬菜害虫化学防治、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等多个行业科研专项。

  甜菜夜蛾作为近年来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农业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于它的认识和相关防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甜菜夜蛾是什么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在华北、长江流域、华南以及我国台湾等地造成了严重危害。

  甜菜夜蛾的已知寄主有171种。其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腹部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呈粉红色。

  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宽25~33毫米。体灰褐色,少数为深灰褐色。前翅内横线、亚外缘线均为灰白色,亚外缘线较细,外缘有一列黑色的三角斑。前翅中央近前缘外侧有肾形纹1个,内侧有环形纹1个,肾形纹约为环形纹的1.5~2倍,土红色。后翅灰白色,略带粉红色,翅缘灰褐色。卵圆馒头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起线。

  蛹体长10毫米左右,黄褐色。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和弱趋化性,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

【智惠农民】杂食“大胃王”—— 甜菜夜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甜菜夜蛾有哪些危害?

  甜菜夜蛾以幼虫危害为主。

  其幼虫共5龄,高龄幼虫体长24~28毫米,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透明小孔,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菜苗死亡。

  3龄后进入暴食期,抗药性增强,幼虫有假死性,虫口密度过大时,会自相残杀,白天常潜伏在土缝、土表层或植物基部及心叶中。

  此外,3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甜椒、番茄果实,钻入葱管、玉米雌穗等处为害,并排除大量粪便,污染果实、果穗,造成落果、烂果。

【智惠农民】杂食“大胃王”——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危害症状(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防治甜菜夜蛾?

  1、预测预报

  利用甜菜夜蛾性诱剂监测田间成虫发生动态,选择有代表性的菜地对卵和幼虫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预测甜菜夜蛾发生期、发生量,并确定防治适期。

  2、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农作物及蔬菜布局,实行间作套种或轮作模式。

  及时清除菜田的残枝落叶及杂草,集中深埋或沤肥。适时浇水,提高田间湿度,有利于致病微生物对害虫的寄生。

  在产卵高峰期至孵化初期,特别是蔬菜移栽后第1代幼虫发生较为整齐时,人工摘除卵块及低龄幼虫聚集较多的叶片。

  3、物理防治

  可在田间安置黑光灯,利用甜菜夜蛾成虫的习性,进行诱捕。

  4、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预防和防治,甜菜夜蛾的天敌主要有草蛉、蜘蛛、步甲等。

  5、化学防治

  甜菜夜蛾的幼虫期,尤其是卵孵化高峰期或初孵幼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施药应在傍晚或清晨为宜,喷雾要均匀周到,使植株全面着药,并严格控制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在田间卵孵至1、2龄高峰期用药,每亩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50毫升,兑水40公斤,药后4天,对甜菜夜蛾的防效仍在90%以上,喷药一般选择在傍晚施药,喷足喷匀药液,叶片正反面均应喷到。

  发生严重时可用20%悬浮剂1000~2500倍液喷雾。或3%甲维盐悬浮剂2000倍液+20%虫酰肼15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30%虫螨晴悬浮剂1000倍液+3.2%甲维盐.氯氰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3%甲维盐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1000倍液。

  我国有超过1亿农民直接从事蔬菜生产,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蔬菜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蔬菜害虫为害是导致蔬菜产量与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蔬菜害虫的防治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唐真真(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惠农民】杂食“大胃王”—— 甜菜夜蛾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