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惠农民】豆荚上的破坏者——大豆食心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智惠农民】豆荚上的破坏者——大豆食心虫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4-10 14:51

  大豆害虫有几十个种类,目前研究认为,影响大豆产量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10余种。大豆一旦受到虫害侵袭,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影响品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及时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的虫害,是大豆科研工作者和大豆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都必须重视的课题。由于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在我国重要大豆产区——黄淮地区尤其严重,因此对它的防治也成了重中之重。

  大豆食心虫是什么?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隶属昆虫纲鳞翅目、小卷蛾科,食性单一,是造成大豆减产降低商品性的主要害虫之一。

  大豆食心虫的成虫体长5至6毫米,翅展12至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

  其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幼虫体长8至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至10根锯齿状尾刺。

【智惠农民】豆荚上的破坏者——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幼虫和成虫(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豆食心虫有哪些危害?

  大豆食心虫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一年发生一代,危害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危害方式以幼虫进入豆荚蛀食豆粒,3龄幼虫取食后呈沟道状,食至豆粒成沟,残缺,甚至食尽,荚内充满虫粪。一般一个豆荚有一头虫,一头虫可食1~2个豆粒。

  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危害程度受大豆品种、土壤温湿度和气候条件、天敌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大豆荚毛长而密、荚毛直立的品种着卵多;早熟、晚熟大豆品种危害轻。

【智惠农民】豆荚上的破坏者——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危害症状(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防治大豆食心虫?

  1.农业防治

  (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嫩荚期避开食心虫成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嫩荚虫食率和蛀荚率。可根据大豆的生育期长短进行适时早播、适期早收,减少田间越冬虫源基数。

  (2)品种选择

  在大豆播种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大豆品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对食心虫的抗性不同,可选择具有一定抗虫特性、木质隔离层结构好、荚毛较少的品种。

  在相同虫情发生的前提下,危害程度会有所降低,不过品种有区域性,大家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虫性的品种。

  (3)远距离轮作

  大豆食心虫对大豆危害具有专一性,其成虫远距离迁飞能力差。因此,合理进行轮作种植,是预防食心虫一个很好的措施,可以避免虫害的发生,减轻食心虫为害程度。

  2.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

  食心虫的天敌有很多,常见的有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盛期,在田间释放最好。放蜂后禁止在大豆田喷施化学杀虫剂,如果遇到大雨天气,要补放赤眼蜂。

【智惠农民】豆荚上的破坏者——大豆食心虫

赤眼蜂(图片来源于网络)

  (2)白僵菌寄生

  通过白僵菌寄生落地幼虫的方式,减少大豆田食心虫的虫源基数。

  白僵菌寄生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在幼虫将要脱荚落地之前,将白僵菌粉和细土的混合物均匀撒在大豆田上,白僵菌用量为22~25kg/hm2、细土用量为200kg/hm2。在白僵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高温高湿条件对白僵菌的影响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3.化学防治

  目前市面上,防治食心虫的杀虫剂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毒死蜱、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单剂,还有很多复配药剂,比如氯虫·高氯氟、氯氰·毒死蜱、氯氰·辛硫磷等。

  在选择药剂时,要考虑到当地食心虫的抗性以及种植成本,综合以后,购买适合自己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大豆食心虫不仅影响优质大豆的生产,更影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收益。因此,预防大豆食心虫为害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真真(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惠农民】豆荚上的破坏者——大豆食心虫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