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嗓子不能随便清,清多了伤不起!| 世界嗓音日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嗓子不能随便清,清多了伤不起!| 世界嗓音日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4-16 17:51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每当开口说话之前

  总要先发出“咳咳”“哼~~”的声音

  仿佛这是必须的仪式

  甚至有时即使不说话

  也要清清嗓子

  那么为什么要频繁清嗓呢?

  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

  今天是“世界嗓音日”

  主题是:你的嗓音,至关重要

  关注嗓音健康

  一起来了解一下清嗓的原因和危害

  以及如何避免清嗓

  爱护嗓音

  一、为啥会忍不住“咳咳”、“哼~”

  1、紧张

  比如面试、公开演讲时,由于紧张和压力,可能会不自觉地清嗓,松弛喉部肌肉以缓解焦虑。

  有研究发现儿童的频频清嗓行为在情绪紧张时会加剧,在精神集中时减少,学校恐惧症、对成绩的认知性压力等都会加剧频频清嗓行为。

  2、外部环境影响

  雾霾、飞絮、粉尘油烟会使空气中含有大颗粒物质,这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和伤害,进而导致喉咙不适和疼痛感。

  3、不良的生活习惯

  饮水过少、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诱发喉咙不适。

  饮水过少会导致喉咙黏膜缺水,喉咙黏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喉咙干燥和不适。烟草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苯、甲醛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对喉咙黏膜造成损害,引起喉咙炎和喉咙不适等症状。

  喝酒会引起喉咙黏膜的炎症,从而导致喉咙不适和疼痛等症状。

  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包括喉咙炎、喉咙干燥等。

  4、咽喉部疾病

  当患有咽喉部疾病如鼻炎、喉炎、急慢性咽炎等会导致咽部分泌失调,这时就会通过清嗓来缓解不适。

  由于咽喉部炎症的持续存在,或粘膜表面出现分泌物附着,会造成人体的不适感。人体通过“清嗓”动作排除这些“异物”,减轻不适感。

  5、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由于鼻腔分泌物过多,部分向后流到咽喉部。少量的分泌物可能会随着我们的饮水、进食等动作不自觉地下咽。但仍有分泌物会刺激咽喉部粘膜造成不适感,从而产生更多的分泌物,人体通过“清嗓”动作排除分泌物。

  二、清嗓这些危害要知道!

  正常情况下,我们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变窄、甚至几乎关闭,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在喉内肌肉协调作用的支配下,使声门裂受到有规律性的控制,喉部发出的声音为基音,受咽、口、鼻、鼻窦、气管和肺的共鸣作用而增强和使之发生变化,成为听到的声音。

  而做清嗓这个动作时,会在瞬间使声带拉紧,呼吸道内外的气流还会猛烈地振动声带,从而使之受损,不仅会让喉咙变得更加干痒,还会诱发慢性咽炎等疾病。

  1、损伤声带

  气流猛烈地震动声带,气流猛烈地震动声带,可造成损伤,加重声带不适,造成嗓音沙哑。

  2、引发声带疾病

  清嗓时,气流会冲击声带,若造成声带充血、水肿,就会引发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急性、慢性咽炎。

  3、伤害咽喉黏膜

  反复清嗓会使咽喉表面附着的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分泌物受损,咽喉黏膜受到伤害,易导致急性、慢性咽炎。

  三、如何避免频繁清嗓?

  为了避免频繁清嗓,我们需要更加爱护自己的嗓子。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方法:

  1、可以立刻喝一大口水,并慢慢咽下,尽量选择温水,远离热水或冰水。

  2、用反复吞咽的动作、做伸舌来缓解不适,或通过呵气动作来代替清嗓。

  3、佩戴口罩。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病毒和细菌等,从而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如粉尘、汽车尾气、雾霾、香烟烟雾等严重的地方),或者柳絮花粉飞扬的季节,一定要戴好口罩。

  4、平日尽量使用鼻子呼吸,有些人有使用口呼吸的习惯,但经常张嘴呼吸容易使粉尘、冷空气等直接刺激咽喉,诱发咽炎发生。

  5、当清嗓动作过于频繁,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并伴有咽喉部的其他异常感觉,如进食不顺,言语不清,疼痛等,就应及时就诊。首选耳鼻喉科为就诊科室,通过电子鼻咽喉镜,可以清楚地了解鼻腔、咽腔、喉腔及大气管的情况,对反复“清嗓”做出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自:健康之路、果壳、共青团中央、健康广东

  参考文献:

  1.裴卓 . 60例儿童频频清嗓病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0):69-70.

  2.燕海霞.频繁清嗓子,既伤声带又会惹上咽炎[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01)28.

  整理:党敏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