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夏日来临,宜“赏光”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夏日来临,宜“赏光”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5-16 19:16

  每年的5月16日,是国际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光日”。

  这个国际纪念日非常年轻,诞生于2018年,其初衷是为了纪念1960年5月16日激光的诞生。

  之前的文章就曾介绍过激光的原理。正是因为有了激光的存在,我们的夜晚才变得光彩夺目,光盘、芯片、光纤、激光雕刻等高科技工业产品也才得以问世,大大提高了生活便利度。

  激光 图源:sztu.edu.cn

  不过,激光固然美丽,看久了却略显单调。

  而大自然的光影才是真正的变幻莫测,引人入胜。热情奔放的夏日马上就要到来,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夏天有哪些奇特的光学现象吧!

  一、空气的影子

  不透光的物体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经典案例。

  但你知道吗?无形无色的空气其实也有影子

  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晴天上午,我们可以找一面阳光直射的白色墙壁,然后仔细观察。

  我们大概率会看到白色墙面上有一些若有若无的阴影,它们就像是水流一样,形状飘忽不定,不断上升。

  这就是空气的“影子”,这让我们可以间接观察空气的流动状态。

  空气总是由低温区域(高压)向高温区域(低压)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空气的密度和温度是时刻变化的。

  由于不同密度和温度的空气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当一束光线穿过流动的空气时,会由于折射率的变化而无法保持直线运动,最后造成投射到墙壁上的光有的部分亮,有的部分稍暗,由此形成了类似水面波纹一样的纹路。

  这种现象在一年四季的晴天都可以看到,只不过夏天的阳光更为猛烈,可以短时间内加热地面附近的空气,使其快速向上流动,所以更容易观察。到了中午之后,地面附近空气温度都已经达到了稳定状态,不再发生剧烈的对流,此时就不再容易看到了。

  蜡烛火焰上方的空气“影子”

  图源:搜狐

  在温度较高的热源上方同样能够观察到空气的影子,例如熊熊大火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升高,造成了明显的光线扭曲现象。而沥青则可以在烈日的暴晒下吸收大量热量,不仅能在公路上观察到剧烈蒸腾的空气,还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光学现象——海市蜃楼。

  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

  说到海市蜃楼,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沙漠上虚无缥缈的绿洲、大海上雄伟的高楼、云海中影影绰绰的庙宇等景象。

  这些海市蜃楼尽管非常壮观,但却难得一见。

  相比之下,公路上的海市蜃楼则更加常见和接地气

  公路上的海市蜃楼

  图源见水印

  在炎热晴朗的夏天,如果我们乘坐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就会发现前方的路面上有一大滩水迹。但当汽车靠近时,水迹却忽然消失不见了,并且又重新出现在了不远的前方。

  笔者小时候曾经在暑假骑行探险,在烈日酷暑的公路上又渴又累,一次次怀着希望努力骑向前方的梦想中的水洼,却又一次次扑了个空,感觉非常泄气和困惑不解。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线的折射现象所造成的。

  光线穿过冷空气(蓝色)和热空气(红色)界面时的折射现象

  图源:搜狐

  光线从热空气进入冷空气时,会出现偏向低温区域的折射现象;当光线连续穿过多个温度层的空气时,就会沿一条曲线传播。

  海市蜃楼可分为上蜃景和下蜃景两种类型。上蜃景出现在高空中,此时地面(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低于高空中空气的温度,光线沿一条上凸曲线传播;而下蜃景则出现于地面,此时地表(公路路面、沙漠等)附近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高空中的空气温度,光线沿一条下凸曲线传播。

  上蜃景(左)和下蜃景(右)。注意在下蜃景中,地面上仿佛有一面镜子,反射了天空的倒影

  图源:参考文献[1]

  所以,炽烈的热空气在公路、沙漠表面形成了一个像镜子一样的反射界面,而所谓的水滩其实只是天空的倒影罢了。

  柴达木盆地海市蜃楼

  三、美丽的彩虹

  夏天天气多变,经常会出现短时暴雨天气。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蹲守难得一见的彩虹了。

  看到一个巨大的彩色拱门矗立在天地之间,那种震撼和赏心悦目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彩虹同样是由光线的折射现象所造成的。太阳光由五颜六色的单色光组成,这些单色光线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很容易被雨后空气中密布的小水滴以折射-反射-折射的方式分离开来。物理课上的三棱镜彩虹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都是我们非常熟知的知识了。

  水滴分光示意图

  图源:globalweatherclimatecenter.com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索一下知识的盲区:为什么彩虹总是圆形的?

  答案很简单:

  尽管大量小水滴将太阳光线向四面八方折射,但是只有处于特定区域内的虹光才能被我们所看到。

  这个“特定区域”是一个圆形的环状区域,它的范围是由光线在空气-水滴界面上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所决定的。

  以人眼为顶点绘制两个虚拟圆锥,两个圆锥底边所包围形成的圆环即为此时人眼可看到的彩虹,图中仅绘制了42°虚拟圆锥

  图源:blogspot.com

  不同颜色的光线在穿过空气-水滴界面时的折射率和反射率各不相同,因此最终各自以特定的角度向外传播,这个角度范围处于40°(紫光)-42°(红光)之间。

  以人眼为顶点,分别在空中绘制一个半顶角为40°和42°的巨大虚拟圆锥,那么这两个圆锥底边所包围形成的圆环,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圆形彩虹。

  当前阳光光线角度导致彩虹圆环的圆心位于地面之下,所以只能看见一部分彩虹

  图源:globalweatherclimatecenter.com

  飞机上能看到完整的彩虹

  图源:dailymail.co.uk

  观察者身处的位置不同,这个虚拟圆环的位置也就不同。

  所以当小明在位置A看到彩虹时,小红在位置B也能看到另一个彩虹,小亮在飞机上的位置C甚至还有机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圆形彩虹。

  我们可以借用莎士比亚的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彩虹。所以,珍惜你看到的彩虹吧,每一道彩虹都是专属于你自己的风景。

  四、威力巨大的闪电

  夏天的暴风雨中还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闪电。

  严格来说,闪电并不属于光学现象的范畴,而是属于静电学现象。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闪电那蕴含巨大能量的光影。

  闪电来源于空气中带电物质的放电过程。

  由于空气中水滴、灰尘等微粒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一团水汽充沛的积雨云很容易便会持续积累起数量庞大的正、负电荷。一般云层的上半部分带正电,下半部分带负电,当两者之间的电势差足够大时,便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放电,从而形成闪电现象。按照放电的方式不同,闪电可以分为云中闪电、云间闪电和云地闪电三种。

  云中闪电(左)、云间闪电(中)和云地闪电(右)

  图源:维基百科

  在闪电诞生前,放电两极之间会首先进行尖端放电,通过电荷流动的方式形成一个通路。由于大气时刻处于剧烈对流的状态,所以电荷在流动时自发会寻找电阻最低的路线,从而形成了一条像河流或树根一样的弯曲通路。通路形成后,就会有巨大的电流穿过,形成一道耀眼的闪电。

  山中被闪电击中的松树

  作者拍摄

  由于空中云层间的电势差巨大,因此放电电压高达百万伏特以上,放电路径上的温度可高达上万摄氏度。一道闪电的持续时间仅有几微秒,所以尽管它的放电功率很高,却也无法释放太多的能量,“仅仅”只够劈掉一棵树而已。

  但这对人体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雷雨天千万不要到空旷的地方去引雷哦

  五、其他光学现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例子之外,我们在夏天还能观察到很多其他有意思的光学现象:

  如围绕在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彩虹(日晕和月晕)、树荫下斑驳的光影其实是一个个小小的太阳(小孔成像)、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眼(光线折射)、由萤火虫组成的星海(化学荧光物质发光)等等。

  这个夏天,让我们带上好奇心,开启夏日的“赏光”之旅吧!

  参考文献:

  [1] Basdevant, JL. (2023). Variational Principles. In: Variational Principles in Physics. Springer, Cham. https://doi.org/10.1007/978-3-031-21692-3_2

  [2] Wha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Cause the Appearance of Rainbows?. Global Weather &Climate Center. https://www.globalweatherclimatecenter.com/

  [3] 闪电.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7%AA%E7%94%B5

  作者:崔天宁 兵器工业某研究所工程师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漫动时节丨今日七夕,“晒”点什么?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2025-08-28 09:35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2025-08-27 09:42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