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926年的8月16日,核物理学家于敏出生。
1951年,25岁的于敏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和彭桓武选中,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当时,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核垄断、核讹诈随之而来,我国将研制核武器提上国家安全战略议程。
为满足国防领域的紧迫需求,于敏由量子场论研究转向原子核理论的先期探索研究。专业的转向要求于敏必须从头学起。即便如此,他依旧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填补了我国一片空白的原子核理论基础。
于敏从未出国学习过,所有研究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钻研。被称赞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当中苏交恶、美国霸权威胁,钱三强邀请于敏参加中国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于敏再次调整研究方向,开启了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国防科研生涯。此后28年,他几乎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过学术成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恩来立即部署:一定在1968年之前进行氢弹装置爆炸试验。于敏和几十名科研人员开启了夜以继日的“百日会战”。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1999年9月18日,73岁的于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坐在主席台上发言的他,是名字解密后第一次公开露面。
于敏说,他自幼对民族所受欺压有切肤之痛,为了祖国的安全,他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审核专家
罗兴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策 划
宋雅娟
脚 本
谢 芸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