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博物绘】中国松:中国风骨的象征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光明博物绘】中国松:中国风骨的象征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8-16 22:15

  针叶树是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的骨干,占据了全球森林的39%,同时也是世界人工林的主体,我国每年进口木材中,有超过70%为针叶材。松属植物是针叶树中最大的属,包含130个物种,被认为是世界上林木中最重要的属。这些树种我们通常统称为“松树”。 王安石《字说》云,“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这句话用现代科学语言来翻译的话,就是针叶树的祖先在进化上更古老,它们称霸地球的时间比阔叶树的崛起要早将近2亿年,其他树木在松树面前是名副其实的小字辈。

  在中国,松树常闻名于寿堂与诗词,在皇家园林、官道驿路、陵园庙宇中更是利用数千年不绝,除了印记于“松树何知过百年”“万年松树不知数”等诗辞佳句,至今仍有许多活生生的古树名木存世,如山西灵空山树龄600年以上的“九杆旗”,辽宁鞍山树龄700年以上的“盘龙松”,北京北海树龄800年以上的“遮荫侯”,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树龄逾900年的“油松王”等。松树在中华文化中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意象,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根植在每位国人的基因里。无论老少,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可以出口成章对“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对答如流。

【光明博物绘】中国松:中国风骨的象征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我国特有的乡土针叶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东北部分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生态适生区达300万平方公里,在102.0°E-124.7°E,32.4°N-43.3°N,海拔100-2700米间均有天然种群分布,这种适应性在中国傲视群松,因此被称为“中国松”。

【光明博物绘】中国松:中国风骨的象征

中国松的生物学特征|胡冬梅 绘

  “中国松”主要分布区横跨黄河流域,盛于九州之中,自古以来便广布于“中国”(中国一词,在西周时期就有已经出现,指中土、中原,参见国家一级文物,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华夏先民提供了万年的建材和薪碳,见证了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的萌芽与发展。如今,中国松作为北方生态、用材、绿化造林的“基调”树种,尤其是已经成为首都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北京至今保存有上千株油松古树名木。

  中国松作为广泛分布的先锋树种,一直以其卓越的逆境适应性而著称,其代表的“不畏逆境,顽强不屈,坚贞正直,自强不息”的青松品格已经成为“中国风骨”的象征。北京林业大学长期致力于中国松的遗传改良与良种栽培研究,2022年以中国松为材料,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超大基因组解析国际难题,将“中国松(Chinese pine)”写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的标题,为针叶树学术前沿发展提供了中国贡献。研究发现中国松庞大的基因组中有3,623个基因家族获得了显著扩张,它们的功能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通路极显著富集。基因复制带来的基因冗余性赋予了针叶树更强的适应性,其中抗逆性相关基因的大量积累为针叶树卓越的抗逆性提供了遗传基础。

【光明博物绘】中国松:中国风骨的象征

内蒙古喀喇沁旗马鞍山油松林在瘠薄石山上茁壮成长|贾黎明教授 摄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种高洁与顽强坚贞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遗传基础作为支撑。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正如中国松一般,自古传承的不畏逆境的文化基因赋予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战略定力。如苏轼所言“不以时迁者,松柏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钮世辉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性审核:胡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光明博物绘】中国松:中国风骨的象征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惊蛰时节 田园劳作

  • 学雷锋 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2025-03-04 09:09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5-03-04 03:20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2025-03-04 05:35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2025-03-04 03:20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