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https://flv1.gmw.cn/gma/20230823/20230823172351971_1124.mp4
在我国载人深潜器的研发中,胡震的名字多次出现,他是“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总设计师,也是“蛟龙”号、“奋斗者”号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三代深潜器,三个深度,却代表了我国深海装备研制的不同阶段。胡震曾这样比喻,如果说“蛟龙”号是“跨栏”,“深海勇士”便是“深蹲”,完成前两项,我们才最终迎来了“奋斗者”号的超越。

有人不解,已经有能下潜7000米的蛟龙,为何又折回去研发4500米的深海勇士?胡震解释,把下潜的数字往回撤一点,是为了实现从技术到装备的国产化。
不过,这条自主创新路,胡震和团队一走就是八年。精密仪器超高压海水泵影响潜水器的稳定航行,他们便引进竞争机制;载人舱球壳是潜水器最关键的部件,为此试样就多达几千次……同事们把胡震称为“随时在线的总师”,他也在“宁可慢点,也要把牢技术”的坚持中,带领团队趟出了一条真正的自主创新之路。

2018年3月,“深海勇士”在投入应用,国产化率达到95%,载人舱、水声通信、多普勒测速仪等核心国产设备性能先进,技术状态稳定。胡震和团队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胡震常用白开水来形容自己,他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亮点。我们就像白开水,平平淡淡,干活是本分,不是为了荣誉。”
直到今天,胡震在深海续写传奇的脚步仍在继续。
审核专家:罗兴波(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宋雅娟 蔡 琳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