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9-11 17:52

  说到粽子大家都不陌生,有尖角状、四角状等形状。那么柳树上的粽子你见过吗?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柳树上的粽子(图片来自网络)

  包粽子的正主就是——柳丽细蛾。

  柳丽细娥是什么?

  柳丽细娥(Caloptilia chrysolampra),属鳞翅目细蛾科。分布华北、东北、西北。危害柳树。该虫以1-3龄幼虫潜叶危害,潜伏在叶肉层里,一路挖地道,睡睡吃吃、吃吃拉拉,被害处常形成3-5mm2大小的黑斑;4-7龄幼虫自叶片上部卷叶危害,钻出叶层,不断甩头吐丝,卷出三角粽形的叶巢,然后呆里面继续吃,直到化蛹、羽化飞出。所卷部分占整个叶片的1/3。危害严重时,整株柳条上布满直径为5-10mm的小粽子。严重影响柳条的光合作用,阻碍其正常生长。

  柳丽细娥是怎么包粽子的?

  成虫不太飞翔,白天静伏在柳叶背面,夜间出来活动,具弱趋光性。成虫栖息时,常以前、中足将身体前部支起,使体翅末端接触枝叶表面,形如坐势,受人惊扰多作跳跃式飞行,少数作螺旋式飞行。清晨进行交尾产卵,卵产在叶片背面中下部, 一般1叶产1粒,少数2-3粒。初孵幼虫咬破卵壳底部,直接蛀入叶表皮以下为害,形成一个白色小囊,幼虫在小囊内脱3次皮,而后钻出,小囊干瘪,形成一个干斑。钻出小囊的幼虫,爬到柳条中上部吐丝,将叶片卷成一个封闭的圆形虫室,在内取食叶梢,完成后3次脱皮,粪便和脱皮头壳围成一团留在室内。幼虫老熟后,咬破虫室一端吐丝下垂,落到柳条中下部的叶背面,在叶缘处吐丝结茧。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粽子里的茧包(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成虫白天喜在柳条深郁、闭度大的林片隐蔽;夜间喜在柳条低、郁闭度小的林片活动,故生长势好的地方受害轻,生长势弱的地方受害重。如在长势差的林片,零星散布着几株长势旺的柳条,则这部分柳条反而受害重。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茧和幼虫(图片来自网络)

  该虫的发生受天敌制约明显。常见的天敌有柳丽细蛾绒茧蜂、柳丽细蛾羽角姬小蜂和三突花蛛。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柳丽细蛾羽角姬小蜂(图片来自网络)

  防治办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柳丽细蛾的天敌种类多,抑制作用强,且多数天敌的发生期与害虫的发生期同步。

  2、幼脲防。4月中旬或5月中旬,一、二代潜叶幼虫外出转移前期,于柳条中上部喷洒25%灭幼脲三号3000倍液,防治效果在70%以上,且不污染环境。

  3、化学防治一、二代成虫发生比较整齐,可抓住这两个时机,喷洒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或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也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

  作者:陈晓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赵清建

  编辑:武玥彤

用柳树叶“包粽子”的蛾——柳丽细蛾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