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9-26 10:22

  茄科植物通常美味无害,但就是有这样一个“刺头”——喀西茄,虽然长得像个可爱的小西瓜,但浑身是毒,且入侵性极强。目前已是我国危害较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

  喀西茄是什么?

  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又名苦颠茄、苦天茄、刺天茄等,是一种茄科茄属的大型具刺杂草,原产于巴西,因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许多国家引入,现广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

  在中国,喀西茄作为药材被引入,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化监管、入侵检疫、风险评估和监测管理,从而导致其大范围入侵、扩散和蔓延的局面。目前,喀西茄已入侵到我国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于2016年被列入《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

  喀西茄是一种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达2-3m。全株多混生腺毛及直刺。茎、叶、花梗及花萼均被硬毛、腺毛及基部宽扁的直刺,刺长0.2-1.5cm。叶互生,叶阔卵形,5-7深裂,裂片边缘又作不规则的齿裂。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单生或2-4朵聚生。花萼钟状,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花冠筒淡黄色,隐于萼内;冠檐白色,5裂,裂片披针形,具脉纹,反曲。浆果球状,初时绿白色具绿色花纹,成熟时淡黄色。种子淡黄色,近倒卵形,扁平。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喀西茄的叶、花和果实

(图片来自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喀西茄的种子

(图片来自《生物灾害科学》)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喀西茄的植株

(图片来自网络)

  喀西茄繁殖能力很强。喀西茄由种子繁殖,单株花数量多且花期长,可从春季延至夏季;花粉量大,萌发时间较短,传粉昆虫种类较多;果期长,单果种子量极大,有试验统计发现单颗果实含籽量达到300粒左右,而且种子具有休眠机制可存活多年。研究表明种子在全黑暗的环境下种子14天萌发率可达90%,全光照环境下能达到80%。喀西茄的传播能力也很强,果实落地破裂即可完成播种,仅需15天就能出苗,且幼苗存活率高。

  喀西茄有何危害?

  喀西茄富含澳洲茄碱、索拉索丁等式合成激素固醇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医药和经济用途,但喀西茄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尤其是未成熟果实,其外表与小西瓜十分相似且毒性较大,容易被误食导致人畜中毒。喀西茄耐干旱、贫瘠和污染环境,适应能力和入侵潜力极强,极容易在新环境中占据领地。喀西茄在新环境中常常形成大面积单一群落,进而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降低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喀西茄还传播病虫害,对入侵地的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构成威胁。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喀西茄单一群落

(图片来自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如何防治喀西茄?

  对喀西茄有以下几项防控措施:

  (一)加大杂草检疫。杂草检疫是防治植物入侵的首要环节。加强喀西茄入侵地的检疫和调运检疫,严防向非疫区扩散。该种具有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在栽培时需要严格管控人为传播。

  (二)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喀西茄防治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采用人工、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喀西茄的最佳铲除时间是在未结果时,当发现小面积喀西茄时,应及时进行人工铲除;当发现大面积喀西茄时,可采用大型机械铲除。铲除后的喀西茄应晾晒后焚烧以免蔓延。铲除过程可结合化学防治,提前使用百草枯等除草剂。需要注意喀西茄有毒,铲除过程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植株。

  (三)加强科学研究。喀西茄除具有药用价值外,对栽培茄的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对喀西茄的研究,探索更高效环保的防治措施,积极开发利用,变害为宝。

  (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重视科学知识普及,发动群众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使防控常态化。

  作者:葛静凡(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科学性审核: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赵清建 武玥彤

  校对:韩承果(实习)

长相可爱但致命的“小西瓜”——喀西茄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进博会丨进博会上的“非洲之旅”

  • 开足马力 全力备战“双十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11-06 10:24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
2024-11-06 10:23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2024-11-05 10:22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2024-11-05 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2024-11-05 10:19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2024-11-05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