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来北京不喝豆汁儿?那你不白来!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可视化 > 正文

来北京不喝豆汁儿?那你不白来!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10-03 08:54

  秋意渐浓,北京开始进入了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秋天,对于北京而言,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凉爽的天气、蓝天白云、秋叶红枫,一切都让这座城市在这个季节格外美丽。

  要说到外地游客对北京的向往,除了故宫、天安门、爬长城,必然还有“臭”名昭著的“老北京豆汁儿”。

  虽然对豆汁儿不好喝的名声早有耳闻,听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描述,但不禁让人越听越好奇,总想尝一尝究竟如何。

  来北京之前

  喝了豆汁儿之后

  以至于喝完发出灵魂之问

  当然也有人借此发现了“新大陆”

  那么,老北京豆汁儿是怎么做的?这股独特的风味从何而来?

  一、发酵的魅力

  豆汁儿是用绿豆做的,具体来说,是用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再加工而成的。

  然而最初的豆汁儿并不是经过精心制作的,没有人想要加工出这种口味的东西,它的出现来自一场意外的发酵变质

  清初的盛夏时节,当时京城某粉坊加工的半成品由于疏忽而发酵变质。坊主在不舍得丢掉的情况下尝试了一口,发现味道特别,酸鲜醇厚,于是产生了创意:尝试加热煮沸后,豆汁儿的美味更显著。这一发现促使粉坊专门生产豆汁儿,并在京城掀起了一股“豆汁”风。

  这一新饮料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品尝。豆汁儿的美味也传到了皇室,乾隆皇帝下令检查豆汁儿的卫生情况,确认后在宫廷御膳房制作。这一举措使豆汁儿成为了宫廷美食,每年都在宫廷供应。

  从某粉坊的失误到乾隆皇帝的御膳房,一杯酸鲜醇厚的豆汁儿一路传承至今。但是,要让豆汁儿出现在您的碗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豆汁儿的制作需要经过浸泡——发酵——煮豆汁儿三个过程。

  ①浸泡绿豆。用清水浸泡绿豆,泡到豆子吸足水分涨起来,把豆皮儿捻去;

  ②磨浆发酵。加水磨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的白色粉末是淀粉,最上面一层灰绿色的浮沬撇去不要,中间一层就是生豆汁儿。

  ③煮豆汁儿。在锅里放少量的清水,用旺火将水烧开后能倒入生豆汁儿,等豆汁儿加热到要溢锅时,关火。

  发酵的过程,赋予了豆汁儿特有的酸味和口感。

  闻起来有酸腐味,像泔水;入口则以酸味为主,在口腔停留数秒后有回甘,并伴有豆香味。

  发酵形成的豆汁儿比绿豆本身更好被人体吸收,具有降燥解毒、促进脾胃功能、刺激食欲、消暑降温的功效。

  研究表明,生豆汁中含有39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酸类种类居多,分别有18种和6种,熟豆汁中含有31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醛类种类居多分别有12种和6种。

  乳酸菌是豆汁中产生风味物质的主要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产生乳酸、醋酸、醛、酮等物质,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后形成乳酸菌发酵后特有的风味物质。

  二、豆汁儿的正确打开方式

  豆汁儿的滋味儿,需要经过味蕾的熏染才能get其中的美妙。

  首先豆汁儿要趁热喝。梁实秋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

  在搭配上,不少人都知道,豆汁儿、焦圈、咸菜丝三件套是绝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能接受的吃法是:先吃一口焦圈、再喝一口豆汁、最后来一口咸菜。

  焦圈儿,又称小油条,优秀的焦圈儿颜色金黄、起泡均匀、酥脆油香。油性重的碳水最能克制豆汁儿的味儿。辣咸菜味重,浓香扑鼻,盖过了豆汁儿的馊气。就几根咸菜,吸溜吸溜喝两口豆汁儿再夹着炸得酥脆的焦圈蘸一下、咬一口,酸、辣、烫,舒坦!

  也有各路网友各显神通,开拓了不少让豆汁儿好喝的吃法。

  进阶吃法——直接喝!

  小心翼翼的吃法

  不要让自己感觉到在喝豆汁儿,主打一个欺骗

  据说是好喝绝了的吃法

  无论你是老北京豆汁儿的铁杆粉丝,还是对其充满好奇的新手,都请记住:豆汁儿虽“臭”,却蕴含着老北京的独特风味。当你端起一碗热腾腾的豆汁儿,你品尝到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那份来自老北京的传统与历史。

  大家不妨放平心态,尝试用心去感受豆汁儿带给我们的独特体验。或许,你会发现,原来豆汁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臭”,反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

  至于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朋友们,别再听别人怎么说了,亲自去尝试一下这款传说中的老北京豆汁儿吧!不论你是否喜欢它的味道,至少你都不会后悔曾经尝试过。毕竟,豆汁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卢晓丹,张敏,苗菁.不同来源生熟北京豆汁的风味物质和感官评价比较[J].食品科学,2015.36(6):103-108

  2、姜艳,刘畅,于海龙.不同种类发酵剂发酵豆类罐头参数的优化[J].粮食加工,2017,42(3):46-48.

  3、https://mp.weixin.qq.com/s/DGr1ymylr0zNFbM_L9I_TA

  4、https://mp.weixin.qq.com/s/FAQkBim4dWnQCR_fK-PlfQ

  撰稿:党敏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 第41次南极考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