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0-20 17:56

金秋时节,颗粒归仓

祖国大地色彩斑斓

沃野田畴生机盎然

卫星视角“瞰”丰收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吉林省农安县三岗镇永远村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认真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和盐碱耕地治理试点

为连年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让黑色的庄稼土

种出绿色的丰产田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

智能农机具游走在广袤的田野上

为粮食收割吹响了丰收的号角

今年以来吉林省立足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

狠抓“增面积、建良田、推技术、用良种、防旱涝、强农机”六项措施落实

有望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加”

让大地为画布、作物为画笔

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丰收画卷”

谱写出人民丰收的喜乐乐章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新疆沙湾市乌兰乌苏镇城庄子新村

棉花陆续进入大规模采收期

全区投入各类采棉机6900余台

大型采棉机在雪白的棉田中穿梭

采棉机马达轰鸣

“吐”出一颗颗“金蛋”

一排排打包好的棉花

在棉田里格外显眼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山西省长子县鲍店镇南街村

专家组实地查看了千亩示范片玉米生长情况

千亩示范片实施“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

春播玉米单产创新高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在这丰收时节

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积极抢收

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庄子村

“双节”期间正值秋粮收获

农业工作负责人及全科农技员在“两节”期间对各村域内种植户进行巡查

田野间“三秋”农机轰鸣

确保颗粒归仓

黄澄澄的玉米粒倾泻而下

好一派丰收景象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

喜看稻菽千重浪,共庆丰收助振兴

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强农项目扎实推进

推动“丰收在望”到“丰收在仓”

北甸子村玉米飘香秋收忙

又是一年好“丰”景

苞谷粒粒金黄

农户喜气洋洋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共生地球

科学性审核:金振蓉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力专委会常务副会长

策划:宋雅娟 武玥彤 涂子怡

卫星图片:张佳兴

文字编辑:武玥彤 赵逸(实习)

设计:涂子怡 赵逸(实习)

内容来源:吉林一号卫星 光明图片 北方网 央广网

丰收中国|卫星“瞰”秋收,遍地好“丰”景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