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科技小院 > 正文

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光明三农2023-11-20 14:41

  培养出一批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涉农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许多涉农高校非常重视科技小院的育人内涵,将科技小院作为劳动教育的创新形式,通过科技小院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探索让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不断提升自我的多元路径。

  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科技小院给学生提供生产劳动的机会和环境。在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劳动教育尤为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德行的养成、素养的培育、奋斗精神的培养等都依托于实践性极强的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人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深切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才能深刻明白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也才能形成辛勤劳动最光荣、好逸恶劳最可耻的观念。如果说大学里的教育可以提升涉农高校学生的理论和智慧,那么科技小院正是涉农高校学生磨砺人格的好地方。通过科技小院的培养,涉农高校学生能够获得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为其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科技小院中遇到的种种生活、学习和工作层面的考验可以磨炼学生的心态和性格,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怀和能力,这对于涉农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尤为重要。

  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对学生爱国情怀塑造的重要作用

  爱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但爱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种情怀,而是一种实践和认识反复交织所形成的感性认知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和坚定选择。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实践是情感的来源,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一个人只有“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科技小院这种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的教育载体是涉农高校学生与实践产生链接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涉农高校学生厚植三农情怀的重要依托。在科技小院里,涉农高校学生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具体劳动实践之中。在劳动实践中,涉农高校学生将会和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入接触,走入农户,也走入田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参与并通过知识改变农民的生活。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和农民处于相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以及深度参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涉农高校学生会在生产劳动和生活琐事中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认识,增进对三农的了解和认知,也增进对祖国和人民的理解与热爱。

  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对学生兴国本领 塑造的重要作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劳动教育就是人实现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劳动教育就是让人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对人“进行普通技术训练”,从而使人“学会各种行业基本工具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到相关部门进行生产工作。科技小院是涉农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科技小院里,涉农高校学生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此,涉农高校学生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和实践能力,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让自己学得通、做得实。此外,涉农高校学生还需要深度参与到农民生活当中,甚至要学会如何承担农民提出的当婚礼主持的任务,通过与村民建立深厚的感情,让科技更好地“下乡”,改善并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于“解民生、治学问”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厚植人的爱国情怀,练就人的兴国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作者:付胜南(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庄明浩(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