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育珍:挽着裤腿种苹果的“农民科学家”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张育珍:挽着裤腿种苹果的“农民科学家”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1-20 14:51

  他是普通的农民,却操心着49000多户农民的心;他经营着企业,却挽着裤腿在地里种苹果。在痴迷苹果种植的几十年时光里,他利用互联网给苹果产业插上了发展的翅膀,被人们尊称为“农民科学家”,他就是陕西洛川育兴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张育珍。

  组建专业合作社,率先打造高端苹果品牌

  出身农村的张育珍,对农业,特别是苹果有着一种天生的痴迷。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全国苹果种植规模迅速扩张,洛川县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积极性高,对生产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张育珍不光免费为当地村民提供苹果技术、销售信息,还最早组建了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生产工艺检验,最终在洛川县最早取得了有机认证证书。2008年他带着有“身份证”的有机苹果在第十八届杨凌农高会上,以单颗25元、12颗苹果300元的价格进行售卖,成了当时的“天价”苹果!

  创新苹果智能种植模式,打造职业农民交流平台

  张育珍说:“苹果产业一定需要互联网来推进”。在洛川县中国苹果第一村,他首创的“数字物联网”示范种植模式,利用高压微喷技术解决了干旱地区现代矮化苹果种植诸多问题,手机一键启动完成施肥、打药、土壤营养数据检测实时报、土壤水分预报参考值、气象预警早知道等工作,节省人工劳动力达到90%以上,既节省成本投入又便于现代化耕作,使互联网赋能传统农业。

  2018年,张育珍领办了延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拓宽张育珍发展的思路,在这里他边服务边学习,组织延安高素质农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立协会技术服务远程平台及服务队;打造建立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学校示范推广基地也成为了邻县、省农民参观学习的示范点。据不完全统计,田间学校前来培训的全国高素质农民达28000余名,海内外学习达1200余人,研学接待达2186人次。2021年,田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职业农民优秀田间学校。

  创新技术,发挥头雁引领作用

  张育珍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爱动脑、善创新。关于农业种植技术上的钻研,张育珍不仅在自我修炼上下足了功夫,还积极到国内外主动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从2008年到现在,他自费到国内外考察学习上百次,每次他都虚心学习,广泛交流,他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也受到了很多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可。

  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和实地考察,张育珍真正了解了产业如何定位、如何适度发展、如何科学建立果农经济收入长效增长机制。为了推动区域苹果产业规划调整,他大胆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出了“高效密植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系列方案,开启了“创不定期栽植、创带果栽植、创当年收益”的三创模式。此外,他还带领农民全力推行减密度、改品种,商品化运作,推广“育兴”洛川苹果种植经验。2015年,他的巡回技术交流讲座走访了内蒙古、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广西、甘肃、山西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为企业“传经送宝”的同时,也发挥了职业农民头雁的引领作用,还学到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

  在张育珍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目前,“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职农”模式已经真正实现了“生产有基地、管理有方案、技术有专家、营销有品牌、质量追溯有保证”的高效模式。

  坚定现代农业信念,描绘现代农业蓝图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他说,“现在的农业,已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种植和销售上,要紧跟时代的要求,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经营农业,用工业体系来推进农业标准化。”

  张育珍心目中的农业,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及网络云端平台运作,集现代化经营、管理、销售为一体的生产模式。利用全新的高端理念,高起步追求时代潮流,更好为苹果产业及农业开启示范表率的系统化生产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思维,让苹果依托互联网“飞”起来!

  谈到未来的发展,张育珍坚定地说,将一如既往地做“良心”产品,发展安全放心食品,把农民的苹果梦越做越甜!让“农民”成为一个光荣、体面的职业!

  讲述人:张育珍 洛川育兴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

  审核专家:廖丹凤 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编辑:谢芸 涂子怡

  校审:王媛媛(实习)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 第七届海峡汉服文化节在福州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7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5-31 09:30
试点成效如何?创新路上中小企业还有哪些需求?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发展还有哪些诉求?记者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实践者的诉求与心声。
2024-05-31 04:25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科技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仪式。
2024-05-31 04:25
从清华大学获悉,继2019年发布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之后,该校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在类脑视觉感知芯片领域再获新突破,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2024-05-31 04:25
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2024-05-31 04:25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国经济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立足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战略高度,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打通科技与产业融通的堵点,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
2024-05-31 04:25
商用车的智能化发展,提升了商用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在长途驾驶等多种场景下具有实用意义。
2024-05-30 07:52
研究团队进行了4个实验,让300多名参与者聆听一系列合成音乐和语言类的音频,这些声音具有不同的调幅和规律。
2024-05-30 07:50
研究团队分析了富含有益化学物质的橙皮提取物,研究其减少TMAO和三甲胺(TMA)产生的潜力。
2024-05-30 07:4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陈少华发现,很多孩子缺少动手能力,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类的兴趣不大、手动不勤。
2024-05-30 07:47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2024-05-30 07:45
萤火虫成虫通过发光吸引配偶。对幼虫来说,发光不仅可以用来引诱小虫、寻找食物,还可以吓唬那些想要吃掉自己的天敌。
2024-05-30 07:44
由于量子比特非常敏感,需要将它们尽可能地与环境干扰隔离,因此新型制冷机也有助加快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
2024-05-29 09:2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利用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数据,以检测手臂下的淋巴结中是否存在乳腺癌细胞。
2024-05-29 09:22
花生属于豆科作物,能够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作物养分——氨。
2024-05-29 09:22
此项成果将有力推动高品质血橙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进化研究工作,并为后续血橙特异基因挖掘和育种利用提供核心素材。
2024-05-29 09:21
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过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超过1万平方公里;预估至21世纪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补给,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将扩张约50%(增加约2万平方公里),水位上升约10米,水量增加约652千兆吨,水量增量是过去50年的4倍。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等完成,相关论文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
2024-05-29 04:55
前不久,四集广播剧《禾下乘凉梦》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播出。该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为创作蓝本,讲述他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
2024-05-29 04:55
近日,北京市民王先生家使用超过10年的旧洗衣机出现了故障,王先生决定购买一台新机,但家里这台旧机如何处理,让他犯了愁。经过对比选购,他最后在线下购得了一款洗干一体机。
2024-05-28 04:20
一年间,C919投入“京沪航线”、服务“春运”、飞出国门亮相新加坡航展……6月1日,东航将使用C919执飞“香港-上海”商业包机航班。
2024-05-28 09: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