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椭圆食粉螨:看不见的害虫,看得见的危害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椭圆食粉螨:看不见的害虫,看得见的危害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1-24 16:13

  大众所熟知的储粮害虫有很多,比如赤拟谷盗、印度谷螟等。其实还有一种非常微小、肉眼难辨但危害巨大的害虫——椭圆食粉螨。

  椭圆食粉螨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储藏物害螨,也是我国主要的优势螨种之一。

  在我国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椭圆食粉螨的危害尤为严重。仓储内椭圆食粉螨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多种贮存粮食的品质及仓储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什么是椭圆食粉螨?

  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隶属于蜱螨亚纲,粉螨科。其一个世代经历五个主要发育阶段:卵期、幼螨期、第一若螨、第三若螨和成螨期。

  在幼螨及若螨期后均有一段短暂的静息期,一般持续24 h左右。幼螨阶段有三对足,其余各移动螨态均有四对足,且足的颜色随着发育阶段的推移而加深。

  椭圆食粉螨体型微小,通常肉眼不可见,雄成虫体长在300μm~400μm之间,雌成虫体长在600μm~1000μm之间。

  椭圆食粉螨营两性生殖方式,种群表现为偏雌性。温度28℃~30 ℃、相对湿度80%~85% RH是最适合它们繁殖的环境,仅用11天即可羽化为成螨,日产卵量可高达25颗,每雌一生产卵数可高达300多颗,停止交配后仍能连续产卵15天。

  椭圆食粉螨一天中多数时候都在取食或交配,且交配时长可达数小时,其在交配后1~3天可产卵。

  椭圆食粉螨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的特点加速其蔓延与危害。

椭圆食粉螨:看不见的害虫,看得见的危害

体视镜下椭圆食粉螨雌螨

  椭圆食粉螨有何危害?

  椭圆食粉螨能够取食多种贮存谷物,如小麦、面粉、大米、玉米等,还会以其尸体、排泄物、分泌物、蜕下的皮以及体内所携带的微生物而污染和破坏可食用菌、种子、药材、干果、蜜饯、动物饲料等,从而使营养成分及含量减少,含水量增加,甚至霉变,降低谷物发芽率,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椭圆食粉螨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皮肤接触、吸入呼吸道甚至依附在食物上而被吞食,致使人们感染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胃肠道疾病。

椭圆食粉螨:看不见的害虫,看得见的危害

体视镜下正在取食的椭圆食粉螨种群

  如何防治椭圆食粉螨?

  考虑到保护储粮食用安全与风味,在防治椭圆食粉螨时,主要是利用不伤害储粮品质的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包括熏蒸、极端高温或低温等;生物防治包括捕食天敌、天然植物或植物提取物等。

  当储藏粮食的含水量低于12%或者相对湿度低于60%的环境下,大部分粉螨无法存活,因此保持储粮环境干燥和通风可有效防治粉螨。

  此外,-20℃环境下,多数储粮昆虫和螨类会在几分钟内死亡;高剂量的臭氧处理、植物提取物丹皮酚以及PH3与CO2混合熏蒸均可有效杀害椭圆食粉螨。

  椭圆食粉螨也有天敌,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巴氏钝绥螨、普通肉食螨以及马六甲肉食螨的雌雄成螨,在16 ℃~32 ℃下均对各发育阶段的椭圆食粉螨有较强捕食能力,且雌捕食螨对于低龄螨态粉螨的捕食与防治效果更佳,其中马六甲肉食螨是仓储中常见捕食螨,是广食性捕食螨且喜食粉螨,可捕食大量储粮害虫,在28 ℃环境下,24 小时内最多可捕食百余头椭圆食粉螨幼螨。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 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朱佩佩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编辑:谢芸 武玥彤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东粮仓”春耕春管正当时

  • 吕梁山上的“面塑盛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