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2-04 15:51

  暖水瓶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日常用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暖水瓶的核心部件其实是不起眼的木质瓶塞,如果没有它,暖水瓶就会失去保温功能。此外,为了保证葡萄酒香醇不变味,葡萄酒瓶也要使用木质瓶塞。但不是所有的木头都能用来制作能够保温保质的木塞,“被选中”的这些木头有什么过人之处?

  什么是软木?

  制作这些瓶塞的木材必须是软木。软木来自树木的茎和根加粗生长后衍生的表面保护组织,主要是木栓层,其含有多层排列紧密整齐的木栓细胞/栓皮细胞。这些栓皮细胞成熟后死亡,细胞壁栓质化,细胞腔内充满空气,有的还含有单宁、树脂等物质。木栓层能够隔绝水分和气体通过,对树木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控制树木内部的水分散失,防止病虫害以及外界因素对植物体内部组织的机械损伤等。需要注意的是,木栓层并不是树皮,它只是树皮的组成部分之一。

  木栓层就是软木的原材料,其特殊的结构使它具有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易伸缩、密封不透水、耐磨防震、酸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等多种优势,还是热、电、声的不良导体,再加上无毒无味、比重小、手感柔软、不易着火等优点,让它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用途,比如制作软木塞和隔音、保温材料,还可应用到日常中的轻质绝缘材料和救生设备等,至今仍没有其他工业替代品能与其媲美。

  有些树木的茎干的木栓层可常年积累而不脱落,所以木栓层特别发达(外部表现就是树皮很厚),如栓皮栎、黄檗等,因此成为商用木栓,即制造软木的主要来源。

  “栓皮栎”就是因为树皮表层下有发达的木栓层而得名。用栓皮栎的木栓层生产的软木产量大,质细而轻,广泛应用在绝缘器、冷藏库、航海用救生衣具、浮标等物品的制作,成为轻工业甚至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享誉世界的葡萄牙波尔图葡萄酒和法国香槟酒的瓶塞,就是用上等栓皮制成的。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树皮纵裂,露出厚厚的木栓层(白瑞兴 摄)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树皮纵裂,露出厚厚的木栓层(白瑞兴 摄)

  栓皮栎有什么特征?

  栓皮栎是壳斗科栎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树皮深纵裂,露出厚厚的木栓层,用手一按,是软软的触感,十分有弹性。它还有一个显著的外形特征,就是叶片边缘长有一圈尖尖的锯齿,很细长,如同毛毛虫身上的剌芒。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叶片边缘的细长锯齿(白瑞兴 摄)

  栓皮栎是中国重要的树种,产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海拔800米以下的阳坡。它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和适应性强,还有抗风、耐低温的特点,也耐干旱瘠薄,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壤均能生长,寿命可达200年以上,十分适合北方生态薄弱的山区绿化造林,再加上它的叶色季相变化明显,所以也是良好的秋季观赏黄叶的树种。

  作为经济林种植的栓皮栎,树皮会被剥下用于制作软木(狭义的树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构成),这就容易伤到树皮内面的韧皮部,植物一旦失去运输养分的韧皮部会很容易死去,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怕伤骨、树怕伤皮”。

  然而,栓皮栎却不怕剥皮。一棵栓皮栎一生中可以被采集10次左右的树皮,也仍然能够健壮地成长。树龄15~20年以上或胸径15cm以上的栓皮栎树皮采剥后会重新激活细胞加速分裂,不仅更加有利于二次生长,而且,剥了皮的栓皮栎需要更多的CO2以供树皮生长,CO2吸收量是未剥皮的栓皮栎的五倍,对生态和社会效益有重要贡献。相反,如果不及时采剥,将会降低栓皮栎林的生态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造成资源浪费。

  浑身是宝的栓皮栎

  很多壳斗科乔木的果实被统称为橡子,因富含淀粉,曾被作为史前时代先民们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多次帮助人类抗御了饥荒。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宣州杂诗》中,详细记述了安徽地区无地耕种的贫苦老百姓收集野生栎属植物坚果作为粮食的情形: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只见树堪种,曾无田可耕。

  作为橡树的一种,栓皮栎的果实,同样含有很高比例的淀粉,提取的淀粉在现代可以用于浆纱、酿酒,还可作饲料。

  另外,栓皮栎的果实能入药,据《贵州草药》记载,其果壳具有止咳、治头癣、水泄的功效,还可用来提取黑色染料。

  可以说,栓皮栎全身都是宝,是国家A类珍贵树种之一,集“乡土、林荫、长寿、抗逆、食源、彩叶、新优”等众多优点于一身。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的果实(白瑞兴 摄)

  作者:王珏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科学性审核:胡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编辑:谢芸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