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老主粮来分享“成长日记”了!水稻家族成员你知道几个?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古老主粮来分享“成长日记”了!水稻家族成员你知道几个?

来源:光明三农2023-12-19 15:23

  历史悠久的古老主粮

  人们餐桌上的米饭,来源于稻谷。稻谷在去壳后,仅留下糙米。只有当糙米经过加工,除去米糠层,才能得到精制的大米。每一粒稻谷从种植到收获,都要经历一系列农业流程,包括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溉和排水、收获、干燥以及加工等环节。只有深入了解水稻的生产流程,才能更为深刻地领悟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水稻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左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50%。在我国,超过65%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此外,水稻还具备酿酒和工业原料用途,其稻壳和稻秆也可作为饲料。总而言之,水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作物,全身都是宝。

  中国在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国家中,种植历史最为悠久,已逾4700年。水稻的栽培,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万2千年至1万6千年前的中国湖南。据史记记载,大禹时期,水稻就已被广泛种植,并逐渐向西传至印度,中世纪又被引入欧洲南部等地。

  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水稻品种繁多。根据植物学分类,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按栽培方式分为水稻和陆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目前,国内常规稻种植面积约为2.45亿亩,杂交稻种植面积约为2亿亩。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地。

  水稻的生长日记

  水稻的生命周期包含两个主要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水稻的生长期短则三至四个月,长则一年甚至更久。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分蘖期,指秧苗从移栽返青到拔节的时段。秧苗被移栽后,由于根系受损,需要5-7天的恢复期,使根系重新萌发新根,这段恢复期被称为返青期。

  其中,营养生长阶段指水稻种子从发芽到幼苗拔节的阶段,通常需要90天。此阶段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①幼苗期,从水稻种子萌芽到移栽插秧前,约35天。②插秧期,从开始插秧到定植开始生长,约7-10天。③分蘖期,从插秧开始生长拔节前,约30天。④拔节期,从开始拔节到孕穗前,约15天。

  生殖生长阶段是从水稻孕穗到成熟的这段时间,大约70天,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①孕穗期,从开始孕穗到抽穗开始,约15天。②抽穗期,从开始破口抽穗起到开始破壳扬花为止,约15天。③扬花授粉期,从开始扬花到籽粒开始灌浆为止,约15-20天。④灌浆期,从开始灌浆到成熟收获为止,约20天。

  水稻的种植次数是根据环境和水稻的生长周期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从北到南,水稻的种植次数分别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海南的水稻属于一年三季作物,收割时间分别是6月、9月和12月。这是因为水稻是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的作物。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因此海南岛又被誉为“天然大温室”。

  生态类型各异的四种水稻

  根据水稻种植和生长生态环境的差异,水稻可以被划分为四种生态类型:灌溉稻、雨灌稻、旱稻和深水稻。

  灌溉稻生长在有田堤保护的田地中,若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便可以确保一年一季或多季的水稻得到充足的灌溉。约50%的水稻种植属于这种类型,亩产量通常为200~600公斤。

  雨灌稻同样生长在有田堤保护的田地中,但因缺乏排灌设施,无法有效的控制灌排水。

  旱稻,也被称为陆稻,是适宜在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中生长的栽培稻类。它作为水稻的变异种,也被称为抗旱节水稻。旱稻一生不需要水层,通常在旱地或干田直播后靠雨水滋润,或是依靠在此基础上的适量补充灌溉。但在特殊的生长关键期,旱稻必须要有灌溉条件,否则会对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过去的10年里,国际水稻研究所研发的通气水稻就是从旱稻发展而来。

  深水稻则是指种植在易涝和易淹水的洼地的水稻。这种水稻品种能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快速生长,使茎秆变长,顶部叶片露出水面,植株长度可达2~5米。根据种植环境的不同,深水稻可以分为深水水稻、漂浮水稻和潮汐水稻。深水水稻品种可以适应深水环境,当洪水来临时,大多数品种每天可以生长2~3厘米。漂浮水稻品种在被淹没的情况下生长非常快。

  培育与生长类型独特的“奇葩”水稻

  根据水稻的培育与生长特征,可将水稻分为人工稻、懒人稻、巨型稻与海水稻。

  人工水稻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培育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和浮水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例杂交水稻,他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杂交,令人惊讶的一点是,水稻与其他植物的杂交非常容易,杂交对象甚至包括竹子。通过水稻与竹子的杂交,产生了竹稻,从外观上看,竹稻长得像竹子,但能结出类似于水稻的粒状果实。

  越年再生的糯稻,又被称为“懒人稻”,因为它不需要每年重新播种和插秧,只需要种植一次就可以多年收割。这种“懒人稻”的优势在于它解决了植株的越冬问题,而且,与常规杂交稻相比,它的生长周期要长一个月左右。此外,“懒人稻”还具有抗倒伏的特性。

  巨型稻是一种高大的水稻,其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植株高度可达1.8米,甚至最高可达2.25米。巨型稻的稻穗粒数多达800粒,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2022年5月,袁隆平团队研制的巨型稻在天津市宁河区正式插秧,并于2022年7月宣布试验成功。

  海水稻并非在海水或海里生长,而是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海水稻的耐盐碱特性使其能够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亩产可达300公斤。

  生命力旺盛的再生稻

  除了上述几种水稻,还有一种用新模式种植的水稻,被称为再生稻。再生稻是一种创新的水稻种植模式,种植一次即能收获两次。中稻收割后,若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分、养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稻桩便可以再生出一茬水稻。若气温适宜,萌发的再生蘖可以在20~30天内抽穗,约两个月后即可成熟。

  湖北是再生稻种植的重要省份,也是再生稻的种植技术研究中心,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全国再生稻的种植面积约为1500万亩,再生稻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科学顾问:唐忠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统筹:廖丹凤 郑锋茂 王长海 张瑞杰

  策划:武玥彤

  编辑:卢敬雯(实习)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AI带你畅游中国!“俑”闯60项世界遗产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感受科技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