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2-28 16:06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珊,请她讲述探索三产融合、助力小山村蜕变为网红旅游村的故事。

  讲述人:江珊 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白兆山下,李白村的冬日小院,静谧而又温馨。落叶与枝条在风中翩翩起舞,与炉火的暖意、茶香的气息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游客们围炉而坐,沉醉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静享冬日的宁静美好。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唐风小院围炉煮茶的游客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李白村文化旅游区的园区风光

  这里就是安陆李白村文化旅游区。我作为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见证了这里从平凡小山村到网红旅游村的蜕变历程。以“李白村”品牌为核心,我们创新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战略。从最初流转1000亩土地进行种植,到如今“农文旅+”业态的蓬勃发展,成功实现了“一方土地、多方受益”的目标,有效拉动当地村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还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15年,村委招商引资,我们流转了700亩农田和300亩林地,以农业为切入点,带动村民就业。然而,初闯农业,我们便遭遇了“一产无突破、二产无产品、三产无着落”的困境。

  村企共建,助力增收

  2021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五言陆色企业党支部成立。通过党建引领和村企共建,我们创新联农富农机制,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租金保底+入股分红的方式,帮助村民在本地实现就业,鼓励他们将闲置房屋改建成餐饮、民宿等,让村民变房东、房东变股东、股东变老板。目前,已有35%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体系。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江珊在村口

  通过举办“李白杯”全国书法大赛、桃花节和春节庙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园区客流量大增,品牌曝光度扩大。借助活动,我们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文创产品,提升其价值,村民的酱菜、土鸡蛋等“土货”销售火爆,游客过了瘾、有收获,村民赚了钱、省了力,实现了多方共赢,村民们因此尝到了村企共建的甜头,配合度大大提高。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景区参加活动的游客

  产业为核,促进三产融合

  农旅融合初见成效,我们于2021年底开始探索产业新路径,以“一产谋升级、二产创产品、三产求突破”为宗旨,在一产方面,引进番茄智慧采摘项目,打通耕、种、管、收、储、运、销全流程设施农业产业路径;在二产方面,统筹本地农副产品及文创产品加工、包装、品控、营销、物流等服务,拓宽多元销售渠道;在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我们以“李白故里·诗酒田园”为核心打造AAA级旅游景区,全面提升乡村景观、农旅体验、文化IP,为游客呈现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李白文化体验。

  乡村不缺“土货”,但怎样让“土货”变“潮牌”,需要专业的乡土人才。多年来,我们积极引进“自带私域流量”的新农人和新创客60余人,激发出“1+1>2”的区域产业效能。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江珊在桃园跟技术员交流

  生态为基,打造诗酒田园

  乡村要发展,就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让环境溢满乡土芬芳,让气息浸润和美风貌。

  通过农业面污染源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水面治理等系列举措,村企协力将昔日杂乱的村湾打造成如今的网红打卡村,让李白村成为农人的梦想家园、市民的向往之地。

  安陆是李白的第二故乡,吸引着大批文人墨客。随着李白村太白书法院、李白艺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开放,以及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基地等二十多个文化基地的落地,李白文化会客厅初步形成。

  2021年以来,李白村共接待游客78万余人次,旅游和其他营业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以上,为村集体增收38万余元,农户年户均增收2万元。今年3月以来,李白村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研学团3万余人。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游客在景区桃园打卡

江珊: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园区研学活动现场

  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的指导下,我参加了湖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青年“头雁”班。学习期间,我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政策、确定了方向、学到了技能、积累了人脉。虽然这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了,但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农旅融合模式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在安陆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下,我将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深化村企共建和联农富农创新机制,建立公共区域品牌,实现村企共建、共同富裕的目标。

  讲述人:江珊 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兰之祥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通讯员:冯小丁 王景伟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范儿”十足的2025上海车展

  • 湖北宣布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