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营养美味火龙果 如何吃得明白又放心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营养美味火龙果 如何吃得明白又放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2024-01-08 09:13

  “红皮白肉藏黑籽,鳞刺环身奇异瓜”,这句诗中的奇异瓜,说的就是外形独特、色泽明艳、口感润滑的红皮白肉火龙果。如何安全食用这枚南方来的红皮甜果子,看看专家怎么说。

  选购:“白心”“红心”哪个好

  火龙果是仙人掌科植物大家族的成员,颜色明艳如火,表皮苞叶酷似龙鳞,故有此名。火龙果起源于中南美洲,20世纪90年代从东南亚被引入我国台湾,大约9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目前,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洪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在国内主产区如广西、广东等地,火龙果成熟期可以从每年6月持续到翌年1月,约能采收12批,而在海南可以全年供应。”

  火龙果营养丰富,果肉含植物性蛋白、膳食纤维、甜菜红色素、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有助于清热排毒、润肠通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火龙果镁含量较高,大约为30毫克/100克,是苹果镁含量的近8倍。吃一个大约400克的火龙果,能摄入约120毫克镁,可满足一般人群每天镁需求量的36%。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镁的摄入量和高血压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补充镁对平稳血压帮助较大。

  随着消费者对火龙果食用价值认知持续提升,火龙果受到更多人青睐,成为继荔枝、龙眼、香蕉、芒果之后第五大南亚热带水果。

  火龙果主要品种有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3种,目前还有少量的果肉双色、粉色品种。燕窝果也是火龙果的一种,属于有刺黄皮白肉,果肉半透明,果肉结构呈细丝状,汁水丰富、润喉滑口、清甜无比。不管是红心还是白心火龙果,营养成分都是类似的,区别在于红心火龙果的甜度相对较高(燕窝果除外)、口感更软糯,甜菜红素比白心火龙果略胜一筹。

  食用:口感不太甜但含糖量不少

  火龙果口感独特,既有淡淡的甜味,也有丝丝酸味,吃着也很方便,很容易让贪恋这口美味的人停不下来。不过,火龙果虽然营养美味,但从中医角度看,火龙果性质寒凉,建议胃肠道敏感者、经期女性不要一次食用过多。一般人食用每次最好也要控制在半个为宜。

  很多人习惯用口感来判断水果的含糖量,认为火龙果吃起来口感不是很甜,多吃无妨。实际上,火龙果的含糖量其实不算低。火龙果中含量最高的是可溶性葡萄糖,接近可溶性糖总量的70%;其次是果糖,最低的是蔗糖。火龙果之所以吃着不甜,是因为含量最多的葡萄糖恰恰是三者中甜度最低的(甜度最大的是果糖,其次是蔗糖)。但相比果糖和蔗糖来说,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更快,对血糖的影响更大,血糖生成指数最高。

  李洪立提醒消费者食用火龙果一定要适量,特别是红心火龙果含糖量较高。对于想要进行体重管理的人群来说,食用少量的白心火龙果相对更适合。

  常吃火龙果的小伙伴会发现,如果一次性吃太多红心火龙果,排泄物可能变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李洪立解释说,红心火龙果果肉里的红色主要来自甜菜红素,其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高出2至3倍,但消化系统很难将其完全分解吸收,所以吃进去的色素就又原样出来了。甜菜红素是天然色素,本身没有任何毒性,只要多喝点水,排泄物很快就会恢复正常颜色。

  类似情况还有火龙果里的小黑籽,吃了以后也会“明天见”,有些人因此担心是不是消化不良。其实,小黑籽是火龙果的种子,质地比较硬,很难被完全消化吸收。此外,火龙果种子含有一些营养成分,如纤维、蛋白质和矿物质,有助于消化和促进肠道健康。

  储存:冷藏温度不能过低

  火龙果是较娇嫩的热带水果,最好现买现吃,保存时间越长越不新鲜,口感也会变差。如何更好地保存火龙果,李洪立建议消费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成熟的火龙果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几天,只需把火龙果放到阴凉处即可保存一周左右。但前提是室内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来说,室温最高不能超过30摄氏度,气温越高越容易变质。

  受生长气候条件影响,火龙果特别害怕低温,一般不建议冷藏久放。如果冷藏的火龙果果皮凹陷或有黑褐色斑点,说明已经被冻伤,营养成分也会被破坏,极易变质、腐烂。如果气温确实较高,担心高温加快果实变质,也可以把火龙果用塑料袋包好后放到冰箱冷藏,冷藏温度要控制在3摄氏度至6摄氏度之间,大约可以保存两周以上。

  不管是室内保存还是冷藏储藏,都要注意不能挤压火龙果,避免因堆积导致果肉挤压受伤,使果实更易变质。如果火龙果已经被切开,要用保鲜膜包好或放到密封容器中,再放到冰箱冷藏。切开的火龙果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保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

  ●相关链接

  挑选火龙果 牢记这五点

  一看果皮。新鲜火龙果表皮光滑、无虫眼、无腐烂,颜色鲜艳,越红代表成熟度越高。

  二看颜色。表面红色的地方越红越好,绿色的部分也要越绿越新鲜,若是绿色部分变得枯黄,说明已经不新鲜了。

  三看根部。挑选火龙果前先仔细观察其根部是否有腐烂,新鲜好吃的火龙果根部不应该是有腐烂的。

  四按软硬。不要挑选熟过了的或太生的火龙果,可以用手轻轻捏一捏、按一按,如果很软说明火龙果熟过了;如果很硬、按不动,说明火龙果还很生;挑选软硬适中的最好。

  五掂重量。火龙果越重、汁越多,果肉越丰满。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与叶片之间的距离、颜色和外观形态来挑选火龙果。(李建整理)

  火龙果里有白色小虫还能吃吗

  火龙果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相对较少,且防治用药都是低毒、微毒类农药。农业农村部对火龙果登记用药都有明确的使用方法,只要规范使用,农药残留在标准限量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有些消费者偶然发现个别火龙果剥开皮后有白色的小虫,这往往是因为火龙果种植过程管理不当,挂果期间没有及时套袋,乘虚而入的果蝇产卵孵化造成的。一般来说,果蝇幼虫会造成火龙果商品属性下降,但不会对胃肠道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只要是通过正规商超购买的火龙果,可以放心食用。(李建整理)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院士揭秘一只鸭的“增值密码”

  • 重庆潼南东升大桥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