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龙王传说的演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2-23 04:00

  作者: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喜欢《西游记》的人,对里面能够兴云降雨的龙王肯定不陌生。一方面,孙悟空在宝物众多的东海龙宫借到了书中最重要的武器——如意金箍棒;另一方面,取经路上,上至海龙王,下至井龙王,大小龙王们经常通过降雨等方式帮助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此外,唐僧的坐骑白龙马,就是犯了错的东海龙王三太子变化而成。

龙王传说的演变

画家钟金枝的《水国诸神》(局部)描绘了龙王行雨的场景 施爱东提供

  需要注意的是,龙王与我们所说的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有区别的。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神龙,而是融合多种文化产生的一种人格化地方神。就像《西游记》中时常出现的土地神、山神,是管理一方的小神,司水的各种龙王,在神界的地位也不是太高。龙王须听玉帝调遣,稍有差池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将动物的龙人格化,变成具有人的情感的龙王,有一个过程。就像天上的牵牛星,当他被定义为祭祀用的牲畜牛的时候,是不可能与织女发生恋爱关系的,只有到了汉代,当牵牛星人格化,成为放牛郎的时候,他与织女的故事才能开始。同样的道理,无论古代传说中的龙多么神奇,如果没有人格化,它就不可能成为故事主角,即便在著名的叶公好龙的故事中,龙依然是配角。

  龙的人格化转化,源于佛教龙王概念的传入。季羡林说:“中译佛经里面的‘龙’字实际上是梵文Nāga的翻译。Nāga的意思是‘蛇’。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说,佛教传入以后,‘龙’的涵义变了。佛经里,以及唐代传奇文里的‘龙王’就是梵文Nāgarāja、Nāgarāj或Nāgarājan的翻译。”

  西晋译经师竺法护于公元285年翻译《佛说海龙王经》,将Nāga译成龙王,揭开了佛教龙王与中国神龙的融合史。

  在佛教观念中,龙众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龙王则是龙众的王者。龙王法力高强,地位却很低,修成正果的龙王才能脱身为人。也就是说,佛教龙众的地位远在人之下,这跟中国神龙的地位不一样。

  但是,佛教龙王与中国神龙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有蛇一样的身体,都神通广大,善于变化,都有司水、降雨的功能。

  龙王获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特定方位有关,比如“左青龙,右白虎”“东方苍龙七宿”等说法,早在汉以前就已产生。但是,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观念,却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兴起的。

  早在东晋的佛教译著《大灌顶经》中,就记载了东、南、西、北、中的五方龙王。这些龙王的名字如阿修诃、那头化提等,看起来虽是佛教名字,但是,只要一看这些龙王的称号——东方青龙神王、南方赤龙神王、西方白龙神王、北方黑龙神王、中央黄龙神王,就知道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至少是掺杂了中国五行观念的混血龙。也就是说,翻译者或者传抄者在将佛经转译成中文的时候,就已经参照中国文化观念,将佛经内容中国化了。

  汉魏以降,大量的大乘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伴随着僧侣的口头传讲,佛教的龙王故事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道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四海龙王的概念。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隋唐大一统王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道教神仙系统也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龙王被当作玉皇大帝的海域司官,分赴四海,主司行云布雨。这一定位很快得到唐王朝的首肯,据杜佑《通典》记载,唐玄宗于天宝十载(751年)赐封四海龙王,以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

  也就是说,唐王朝通过分封神灵系统,强化了中央统治者的自我定位,将山川湖海的神权统治纳入中央王朝的统一管理体系,明确龙王只是作为唐王朝的神界臣属,负责管理四海疆域。后世王朝一直沿袭这一制度,不断强化“四海龙王来进表,八方归顺圣明君”的盛世局面。

  官方权威认证直接导致了龙王庙的全面勃兴和日渐泛滥,龙王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龙不再是旧神庙中的配祀土龙,而是变身为冕服梁冠的人形龙王,以主神名义高踞神坛。佛教、道教和国家制度对于龙王地位的肯定,有力推动了中国龙神的龙王化,也即人格化,同时也导致江河湖海原有水神、河伯系统的神权旁落。大大小小的龙王逐渐接管了所有大到海域、江河,小到湖潭、深涧的各级水域,中国神龙的职能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理水降雨成为龙王最重要的神职。

  龙女有情

  早期的中国龙神很少涉及性别问题,从来没有出现过龙女形象,但在佛教中却有许多龙女感恩,以及与人婚配的故事。

  中国的龙女形象较早出现于唐传奇《梁公四记》,故事说梁武帝得知东海龙王的七女儿掌管宝珠,知道龙女喜欢吃烧燕,于是派使者前往求宝:“(使者)以其(烧燕)上上者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嘉。又上玉函青缶,具陈帝旨。洞中有千岁龙,能变化,出入人间,有善译时俗之言。龙女知帝礼之,以大珠三、小珠七、杂珠一石,以报帝。”故事中不仅出现了掌管珠宝的龙女,还出现了能够充当人与龙之间翻译的千岁龙。

  唐代开始,龙王、龙女故事大量涌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李朝威(约766—820年)的《柳毅传》,其中的龙君和龙女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人格特征。故事讲述落第书生柳毅回乡,途经泾阳,遇见嫁给泾川龙王次子的落难龙女,龙女声称自己遭到虐待,流放牧羊,请柳毅代向其父洞庭龙君送个信。柳毅仗义传书,千里迢迢赶到洞庭。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龙君是个暴脾气,闻讯马上现出龙身,飞往泾川,诛杀泾川龙子,救回龙女。此后又经波折,龙女与柳毅终成眷属。

  《柳毅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名篇,是较早的空间穿越小说,其中每个龙王的性格各异,对钱塘龙君战前龙形、战后人形、性格变化的描写尤其生动,洞庭龙君沉稳仁厚,老谋深算的特征也很鲜明。龙女则对柳毅说出了“勿以他类,遂为无心”的名言,意思是不要以为我们不是人类就没有人的感情,这个观点对后世龙王、龙女故事的创作影响极大。

  佛教龙王不仅有人格化的思维和情感,还有眷属、龙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宫中藏有各种奇珍异宝,这些故事要素进入中国原有的龙文化系统之后,又与中国的修仙文化、异类婚故事相融合,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长出了更多脍炙人口的龙王故事。

  有情有义的龙王形象大大激发民众的龙文化热情和龙故事创作。唐宋以降,龙王家族谱系在民众的口头叙事中不断完善,龙母故事、龙女故事、龙父子故事、龙兄弟故事不断涌现,构成一个极为庞大的龙王传说体系。

  龙宫多宝

  早期的中国神龙主要是作为沟通天地的交通工具,人们从来没有关心过它们的住处和财富。龙宫的概念来自佛教,佛经中的龙宫大多处在深海,隋译佛经《大法炬陀罗尼经》就称:“是大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其下乃有诸龙宫殿住所,及阿修罗迦楼罗等宫殿住处。”龙宫,以及龙宫富有大海无穷珍宝的观念,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龙王故事。

  《柳毅传》所描述的龙宫形象就是中国的理想乐土,“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其灵虚殿更是“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龙宫宴乐场面,也类似人间王宫之堂会。

  正因为龙王拥宝无数,因此,龙王报恩赠宝,就成了龙王故事的一个常见母题。龙王所赠宝物往往是人间稀有之物,受赠者得宝之后,不仅衣食无忧,且能富甲一方。《柳毅传》说龙王赠宝,柳毅回到人间:“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已盈兆。”

  龙宫多宝传说中最广为人所知的,就是《西游记》中讲到的孙悟空金箍棒的来历。明清之际,随着龙王传说的泛滥,龙王在神界的地位也日益下降。孙悟空缺少一件称手的兵器,听说东海龙王“享乐瑶宫贝阙”,上门索宝。龙王找不出悟空满意的兵器,悟空耍起无赖,说:“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竟将那龙宫的天河定底神珍铁当如意金箍棒拿走了,不仅一分钱未付,还“一路打出去”,完全没把四海龙王当回事。

  佛教龙王虽然不等于中国神龙,但是,龙字的符号同一性,为两者的语义融合奠定了语言基础。龙王的中国化过程,其实也是中国神龙的龙王化过程,不同语言、语义的碰撞与融合,启发了语言所指的奇妙生长,刺激了原生文化的蓬勃新生,这正是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

龙王传说的演变

民国时期龙王甲马(用于祭神的纸) 施爱东提供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3日 16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